第07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渑池春耕新图景 科技“慧”农到田间
本报记者 王超 通讯员 王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4月以来,一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生动实践正在渑池县上演,该县以“稳粮保供、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科技下乡、服务下沉、产业联动等创新举措,推动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全县32.5万亩小麦田间管理进度超八成,玉米高产技术覆盖率达90%。

    农技课堂进田间

    增收致富有妙招

    “专家讲得太实用了!这个‘一深两匀三镇压’播种技术,让我明白了为啥以前产量上不去。”在陈村乡池底村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田里,种粮大户崔建勇蹲在地头,仔细测量着播种深度。该县农业农村局开展“田间课堂”活动,将70余名种粮大户带到生产一线,手把手传授“增产秘籍”。两个小时的实操培训,农技专家现场解答了品种选择、施肥配比、病虫害防治等30多个技术难题。

    黄河岸边,连片的花椒林长势喜人。该县高级农艺师贺雪峰介绍,他们推广“椒药套种”模式,上层种植花椒、下层间作柴胡,能有效提高综合收益。“学了套种技术,每亩还能增收3000元。”坡头乡韩家坑村花椒种植户王遂婷掰着手指算起“增收账”。目前,该县已建成万亩沿黄生态花椒示范带,带动500余户农户实现“一地双收”。

    农资监管全覆盖

    源头把控保质量

    “老乡,选购种子要认准‘三证一签’。”在张村镇农资市场,该县种业发展中心主任王红军手持样品向农户演示辨别技巧。该中心开展“助农选种用种”技术服务活动,已为120余户种粮大户提供技术指导,接受农户咨询2600多人次。

    同时,该县构建了“市场巡查+质量抽检+溯源管理”三位一体的农资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截至目前,累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20家,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抽检玉米种子样品10批次,完成种子备案58件,查处违规经营行为2起,从源头保障农资安全。

    农机服务送上门

    贴心护航助生产

    “张大哥,您这台播种机的排种器需要校准,不然会影响出苗均匀度。”在陈村乡的田间地头,农机技术员胡爱伟一边检测设备一边讲解维护要点。该县创新推出“流动农机诊所”服务模式,组建5支专业技术服务队,配备检测设备和常用配件,深入12个乡镇开展巡回检修,实现“现场诊断、即时维修、跟踪回访”全流程服务。目前,累计检修各类农机具1200余台次,排除安全隐患86处,发放安全操作指南3000余册,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保障。

    科技赋能现代化

    产业融合促增收

    在天池镇高标准农田里,农技人员正在指导“一喷三防”作业。“我们通过分类施策,全力确保夏粮稳产增收。”该县农技中心主任刘超说。目前,已完成化学除草19.8万亩,病虫防治5.5万亩次,中耕镇压9.4万亩。

    仰韶酒业等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签订种植订单1.5万亩;10万亩辣椒、4.3万亩烟叶移栽工作有序推进;肉牛养殖规模突破万头,“酒药椒牧烟”五大特色产业协同发展……在渑池,“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闭环初步形成,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从传统耕种到科技赋能,渑池农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英杰表示,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遍地银光好“钱景”
气温突破30℃ 昼夜温差较大
菜价低位运行 水果备受青睐
渑池春耕新图景 科技“慧”农到田间
黄河文化旅游节体育项目楹联大赛征稿开启
深入开展行政执法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感受门球运动魅力
消防培训进校园
三项举措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以演筑防 以练护航
念好防火“六字诀” 打赢护林“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