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25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赋能 灌溉更智慧
本报记者 王超 通讯员 王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老杨,喷头再压低一点儿,水别冲田埂上!”4月16日傍晚,在渑池县天池镇东杨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村党支部书记古保民手持管钳指导农户。在他身后,12支喷头匀速旋转,清凉的水雾浸润着拔节孕穗的麦苗。

    作为村级网格长,古保民翻开工作日志:3月更新120米被机械轧坏的地埋管,4月修复4眼机井,春灌期间处置渗漏点23处。他指着新换的蓝色PVC管道说:“村集体投入1.2万元管护资金后,一眼机井12个喷头齐开,1个喷头射程12米,10亩地12小时就能浇透。”

    转过田埂,在西天池村麦田,东杨村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保军俯身探查地埋管。“这段管道有渗水痕迹。”他招呼管护员杨师傅,“得用速凝水泥修补。”作为“一长两员”机制中的监督员,马保军每周三次下田巡查,与担任机井“井长”的村干部、专职管护员形成管护“铁三角”。

    “传统漫灌12小时浇5亩,现在喷灌+雾化管双模式,亩均节水30%。”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及保护股股长王利敏说,“县财政支持每亩20元管护资金,今年全县368万元管护资金中184万元直拨乡镇,确保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在3号机井旁,管护员杨师傅认真检修设备。“我们分三班巡查,发现故障立即到场处理。”此时,正在清理出水口的村民芮令民直起腰笑道:“往年这时候为浇水愁白头,现在喷头一转,麦子就能喝上水,心里踏实多了。”

    截至目前,渑池县天池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1.7万亩小麦已完成首轮灌溉,全县4.6万亩次春灌面积中,67处故障修复做到“不过夜”,维修及时率达到10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我市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
仰韶彩陶:让千年技艺焕发现代光彩
我市2个项目在列
融资平台:金融活水势如虹
立中流砥柱之志 锻巡察铁军担当
抗旱浇麦 改善墒情
科技赋能 灌溉更智慧
及时检修灌溉设施
数智引领助推服务质效提升
多举措推进抗旱浇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