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清晨,在渑池县天池镇南涧村的麦田里,三台水泵同时作业的轰鸣声打破了晨间的宁静。种粮大户赵三川站在田埂上,望着清澈的水流缓缓浸润干渴的麦苗,脸上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县里把能用的水资源都调动起来了,这下麦子有救了!”
面对近期持续旱情,渑池县迅速行动,打出抗旱保粮“组合拳”,统筹调度12条河流、25座水库、57个塘坝的水资源,投入120眼机电井、18个泵站、97套机动抗旱设备,构建起“渠井互补、库塘联调”的立体灌溉体系,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
“这台水泵每小时能抽50立方米水,配合新修的灌溉管道,100亩地5天就能完成一轮灌溉。”赵三川轻抚着刚领到的免费水泵,欣喜地算着经济账,“不仅省了1000多元的租金,更重要的是不用再排队等水了。”他的150余亩麦田位于灌区末端,今年4月12日及时领到了县里配送的抗旱设备。
在仁村乡的一处塘坝旁,渑池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刘超正在指导村民架设浮动泵站。“塘坝水位下降后,普通水泵很难发挥作用。这种浮动泵能随水位变化自动调节,确保把‘最后一滴水’都利用起来。”刘超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耐心解释技术要点。不远处,村民们正忙着铺设输水软管。
“抗旱保粮就是与时间赛跑!”渑池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巡渠检查时强调。据介绍,该县采取“一库一策”的方式科学调度全县水资源。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抗旱灌溉4.8万亩次。
在陈村乡池底村的麦田里,村民崔学文正仔细调试新领到的免费水泵。“这是县里最新调配的抗旱设备,一天能浇灌10至15亩地,特别适合我们这些零散地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移动喷灌机喷出的水雾在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彩虹。
“有了政府的全力支持,加上这些先进的抗旱设备,我对今年小麦的收成充满信心。”赵三川望着喝饱水的麦田,语气坚定地说。远处,修复一新的红卫渠流水潺潺,与机电井、塘坝的水流交相呼应,共同奏响抗旱保粮的“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