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葛洋)从“门难进”到“暖心办”,从“推拖绕”到“钉钉子”,我市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将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四为”问题作为作风建设的“先手棋”。如今,漫步崤函大地,项目现场机器轰鸣、田间地头党旗飘扬、政务大厅高效运转,一幅幅“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火眼金睛”查病灶。“以前办个施工许可证要跑断腿,现在政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3天搞定!”灵宝市某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三门峡市解决“四为”问题的显著成效。针对企业反映的“玻璃门”“旋转门”问题,灵宝市纪委监委将390家企业的“诉求清单”转化为监督清单,推动职能部门推行“4+4工作法”,即受理、开标、评标、秒退零障碍,让黄金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审批周期缩短60%。该市某项目负责人的手机里存着“首席服务员”的电话,他说:“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全程都有专人指导,再也不用猜政策、求人情了!”
“红脸出汗”敲警钟。“看到有的干部因吃拿卡要被处分,就像一记重锤敲在心上。”在市农业农村局警示教育大会上,干部职工观看《镜鉴》专题片,这场“沉浸式”教育让部分人“乱作为”的侥幸心理荡然无存。市纪委监委创新“一案五查”机制,既查当事人责任,更查领导责任、制度漏洞、监管盲区、教育缺失。
“赛马比拼”见真章。“这个月我们终于摘掉了‘蜗牛奖’!”市城管局市政科负责人看着刚出炉的“奔牛榜”喜笑颜开。该局创新“三单工作法”,通过任务派单明责任、进度晒单比担当、成绩评单论英雄,将背街小巷改造等12项民生工程纳入“擂台赛”。在湖滨区某老旧小区改造现场,项目专员小刘的手机计步器显示日均2万多步,他说:“现在每周都要在‘红黑榜’上亮相,慢一步就得被约谈。”数据显示,我市通过“赛马机制”推动751项重点工作提速完成,群众满意度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
“数字赋能”治未病。“系统预警!某局办理的惠企补贴超期未办结。”市纪委监委“智慧监督”平台自动弹出提示。这套融合了“12345”热线、政务服务“好差评”等数据的智能系统,已精准发现“四为”问题线索37条。“过去查问题像大海捞针,现在鼠标一点就能锁定重点。”市纪委监委信息技术室负责人介绍,通过建立“干部作风数字画像”,对2.6万名公职人员的履职轨迹进行动态分析,让“躺平式干部”无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