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志强)“我孩子进入这所学校已经3年了,自理能力和自律能力明显提升,现在可以自己打饭了。他在学校可以进行免费的康复治疗和学习教育,我们不用因为孩子的治疗来回奔波,可以出去工作补贴家用了。学校每月也会为家长开展辅导,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近日,在陕州区特殊教育学校,一名患极重度智力障碍学生的母亲告诉记者。
陕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是三门峡地区一所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与康复为一体的高标准、寄宿制、综合性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同的课程,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为98%以上。对在普通学校就读的轻度残障儿童,学校定期进行随班就读指导;对不能到校的重度残障儿童,学校采取送教上门,为这些家庭送去最贴心的教育服务,确保全区特殊儿童能接受不同年限、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高质量特殊教育。
深耕融合模式。根据政策导向,学校积极探索“医为教用,教需医辅。教中有康,康里融教”工作机制,不断深化特殊教育课程改革,逐步形成了“医教康融合教育”模式。学校自2022年被三门峡市残联确立为定点康复机构以来,已连续3年与多家三甲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为学校6—14周岁的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康复服务,并为师生、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性服务。
建构育人体系。学校探索推进融合育人体系建构,健全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德化人,搭建“引领平台”,建立党组织主导、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精心组织实践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以美润人,开设美育课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以劳塑人,挖掘、拓展职业教育课程资源,开设中性笔组装、拖把制作、蛋糕烘焙等职业劳技课程,渗透劳育理念,在实践中进行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以体强人,成立体育社团,开展特殊奥林匹克运动训练,增强智障儿童体能,开发智能,提高社交活动能力,促进其生理和心理的康复,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