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药时间有讲究,中药西药都一样,其目的是避害趋利,以达到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同时避免药物相互反应的目的。
中药的服药时间根据病情和药性而定。一般来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用,健胃药和对胃肠道刺激较大的药物宜在饭后服。饭前饭后应掌握在半小时左右,时间太近影响食欲,或者诱发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超过两个小时,饭前饭后的要求已经失去意义,影响疗效。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解表药,要在服药后喝热稀粥,盖上被子出些汗,解表效果就会更好。泻下的药要在空腹时喝,安眠的药睡前喝,更利于产生好的效果。
有一个中医经典处方叫鸡鸣散,主要用来治疗痛风和小腿的水肿。服药的时间要求是前一天晚上把药煎好放冷,至五更时分,也就是凌晨3点到5点时分二或三次服用。该药冬天也可以稍微温一下喝,喝药之后会排出黑色水样大便,水肿也随之慢慢消退,但是还要晚一会儿再吃饭,让药物进一步发挥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说法,比如治疗胸部、心肺、头面和上半身的病要饭后喝药;治疗中下腹、肝肾和下半身的病要饭前喝药;治疗水肿的经方十枣汤要求平旦服,就是天一亮就空腹吃药效果才好;调经药在月经预期要来前3至5天服用较好。
西药服药时间其实讲究也很多,比如他汀类药物要晚上服,刺激胃肠道的抗炎镇痛药最好和饭同时吃,糖皮质激素即类固醇早上8点一次服用,钙片最好早上空腹吃等。
如果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建议两者要适当错开半小时以上时间较为合适,以免影响药效或者增加副作用。 (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