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H女士感觉自己买的保险不划算,想退保。朋友向她推送了“童先生”的微信,称其专门做退保维权业务,可以帮助H女士要回保险费。
H女士添加了“童先生”的微信,其自称是湖北XX律师事务所的律师,并称H女士现投保的保险交费期长,不划算,便多次劝说H女士退掉,并保证能100%帮H女士拿回保险费。H女士听信了“童先生”的话,打算退了已投保4年的保险,并向其交了1000元的定金。随后,H女士被拉进“保险维权群”,群中有多名自称律师的人,有为H女士写举报信的,有每天教H女士如何给保险公司施压,如何给代理人和保险公司回信息等,并指导H女士按他们的要求将信件打印、签字,寄发给相关金融单位,并多次强调不要和保险公司见面,沟通时不要告知对方有第三方或律师帮她维权。
保险公司在接到举报信后仔细查询,了解到H女士在公司投保的是重疾险附加医疗险,退保的话将失去该份保障。保险公司多次和H女士沟通,耐心讲解,H女士权衡利弊后决定不退保了。但当H女士要求“童先生”退回已交定金时,其称合同上有约定,定金不能退,还解散了维权群,并拉黑了H女士。H女士才知当时对方推送的链接是合同的签名,自己自始至终未见过合同。
【案例警示】
不法分子披着“律师”的外衣,打着帮消费者维权的幌子怂恿退保,赚取高额代理费和定金。若退保成功,则收取高额的代理费用;若退保不成功,则拿出合同告知消费者,定金是律师服务费,不能退。不法分子在退保过程中,诱导消费者故意曲解保险公司和代理人的讲解,伪造证据,但消费者不知道的是,在与非法“代理退保”中介签署的合同中,均会写明消费者对投诉举报的证据真实性负责,若因投诉举报被国家机关处罚的,消费者承担所有法律责任。
保险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我们抵御重疾、意外的经济风险起到很好的规避作用。监管机构提示消费者要通过正确渠道维权,避免资金、征信受损或诈骗风险。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三门峡监管分局 三门峡市保险行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