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雪是我非常喜爱的文学大家。她是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长、《莽原》杂志副总编,不仅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界拥有众多粉丝,还以讲课时从容不迫的独特气质深深吸引着我。
近日,当我读到张晓雪的组诗《簌簌缓叙的音节》时,那份久违的感动再次涌上心头。这组诗,就像她本人一样,优雅、深邃,充满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大音希声》开篇便以“大音希声”这一哲学命题引入,将露水、蜂鸣、朔雪等自然元素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张晓雪用她细腻的笔触,让我们仿佛听到那些细微而真实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韵律和节奏,特别是那句“落脚于麦子根部的朔雪啊,簌簌缓叙的音节,风读不出,耕种者都懂”,更是将人与自然之间的默契和联系展现得淋漓尽致。
《留守与种植》一诗则通过两棵树的成长,寓言式地表达了留守与种植的意义。她以树为载体,寄托了对乡愁的深情回望,以及对转学进城孩子们留下空缺的凝视。诗中充满了对生命、对土地、对时间的深刻思考,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坚韧。
《凡人》以平凡人的视角,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告诉我们,不必追求永恒,不必在意空而无当的表达,只需珍惜眼前的幸福和安稳。这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
张晓雪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在《我相信》一诗中,表达了对生活、对自然的坚定信念。她相信那些简单而纯粹的事物,相信不谙世事的生活,这种信念让我们在迷茫和困惑中找到了方向。
《当归》一诗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张晓雪通过当归这一药材,寓言式地表达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痛苦与希望。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让人在沉思中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厚重。
以笔记本为载体,记录了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笔记本》这首诗,她关注那些被忽略的角落和人群,用文字为他们发声,用情感为他们取暖。这种对弱者的关怀和同情,让人在冷漠的世界中感受到一份温暖。
以月光为线索,表达了对爱情、对生活的复杂情感。《月光》这组诗,作者笔下的月光,既圣洁又明亮,既温柔又脆弱,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感动。
《表嫂》这首诗,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勤劳、坚韧、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表嫂的日常生活和劳作,展现了农村妇女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让人在敬佩中感受到一种人性的光辉。
《烟花》作为这组诗的压轴之作,以烟花为喻,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珍贵的感慨。她告诉我们,烟花虽短,但那一刻的绚烂足以照亮整个世界;人生虽短,但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珍惜,就能让生命绽放出最美丽的光彩。
每次读这组诗,都仿佛从诗的海洋里遨游了一圈。张晓雪用她对独特的写诗手法,让我对生命、对爱情、对自然、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她的诗,就像她的人一样,优雅、深邃、娓娓道来、充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