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仰韶文化又是黄河文化的主根脉。
2023年,国家文物局关于启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更新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预备项目将向遗产类型较为稀缺以及跨省、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适当倾斜”;同年7月,河南省以“嵩山河洛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群: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开端”为框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2024年12月,该项目正式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贺信精神,4月15日,众多专家学者和17家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成员单位代表齐聚渑池县,参加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研讨会,共商联合申遗大计,共同推动仰韶文化全方位走向世界。
据悉,该联盟是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理事长单位)、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单位)牵头,联合陕西、山西、甘肃等13个省(自治区)数十家文博机构、科研院所、遗址公园及文创企业共同发起,于2024年10月17日成立的以保护传承创新仰韶文化为宗旨的公益性组织。
联盟成立之初,就将推进仰韶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工作宗旨之一。此次研讨会加强了各方的沟通和交流,形成了联合申遗的共识。
会上,大家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一致认为要以其为指引,团结一致、凝神聚力,努力让世界认识仰韶文化,让仰韶文化走向世界!
洛阳市多项跨区域遗产和大运河(滑县段)成功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经验尤为值得借鉴。作为申遗工作的直接参与者,龙门石窟研究院党组书记余杰着重介绍了龙门石窟申遗实践、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双申遗”实践,提供了“保护优先、多方联动”的宝贵范式。安阳市滑县文广体旅局原局长韩守宗分享了全程参与大运河(滑县段)申遗工作的经历和感受。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在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仔细观看仰韶文化博物馆内的陈展等;在仰韶酒业酒史博物馆,了解了仰韶先民的酿酒智慧等。参会者来到仰韶文化发现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其中的考古遗址和诸多文物,让文史资料中得来的遐想化作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引起广泛共鸣。
17家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围绕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代表李世伟表示,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必将极大促进仰韶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有力推动仰韶文化遗存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全面增强仰韶文化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文物保护中心、甘肃省大地湾文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邯郸市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省宝鸡市北首岭博物馆、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博物馆、山西省临汾市文物考古工作站、山西省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郑州市大河村考古遗址公园、郑州市巩义市文物局、南阳市黄山遗址博物院、濮阳市濮阳县文物保护研究所、平顶山市汝州市文物局、三门峡市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村考古遗址公园管理中心、河南仰韶酒业有限公司等与会代表也进行了精彩发言。
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鸿星表示,此次研讨会践行了联盟成立的初衷,坚定了以更高站位推动仰韶文化走向世界的决心,期待申遗工作能实现由区域联动到全国战略联动的重要跨越。
这是一个良好的契机,为加强省际合作与交流,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以更高标准提升遗址保护水平提供了有益借鉴。这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共同推动仰韶文化遗址联合申遗工作取得圆满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作了最初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