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以来,卢氏县紧抓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契机,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权力运行等重点内容,对农村集体“三资”规模大、村级债务大、违纪违法案件多的村(社区)进行重点监督。
近期,该县纪委监委为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整治村级合同、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等突出问题,初步探索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卢氏模式,即管好用好农村集体“三资”“五本账”,守好集体“钱袋子”,有力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难题。
盘清“家底账”。在每年年底、换届前及村组主要干部变动关键节点,对各村集体“三资”清查、登记、更新、公示,确保产权清晰、核资精准。对于资金、资产、资源密集型的村,进行分类登记造册,为监管指明方向。
管活“集体账”。为解决集体经济资金使用问题,实施资金剥离、统一代管和签字背书三项措施,将财政资金和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分户核算,统一委托代理机构管理,并在资产处置前进行报备和民主决策。
晒出“收支账”。采用“四公开”模式,即利用村务公开栏、党员活动日、廉情监督微信、村务明白纸四种渠道,将“三资”信息向群众公开公示,让更多群众了解村集体“三资”变动使用情况,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
消除“隐患账”。通过重点督查、多点排查、提级监督和预警提醒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置“三资”管理中的问题,确保监管无死角。
做实“奖惩账”。将村级集体经济收益纳入考评体系,与村干部奖惩挂钩,提高干事创业积极性。
据了解,在集中整治中,该县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三资”管理问题线索120个,其中立案68件、批评教育和处理150人、党政纪处分78人、追缴金额416.574万元,办成了许多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探索形成了维护民利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卢氏模式,破解了集体“三资”多年监管难题,为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增加群众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