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灵宝义塾“雾崖精舍”:
见证豫晋文脉相连
牛占亚 夏泽辉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灵宝市五亩乡项城村,至今保留着一处清代教育遗址——“雾崖精舍”。这座书院由当地乡绅张克礼、张林汉父子于光绪年间捐资兴建,为晚清时期的灵宝乃至陕州地区培养了众多科举人才,更因山西芮城大儒薛仁斋的执教而声名远播。

    据《灵宝县志》记载,光绪年间,项城村富绅张克礼在宅旁修建四孔砖窑、十三间房舍筹建义塾(指旧时由私人集资或用地方公益金创办的免收学费的学校),原计划在窑顶增建两座讲厅,未及完成便病逝。其四子张林汉继承父志,不仅建成讲厅,还增设厨房、操场,最终形成一座环境清幽的学府。按照县志记述,校门南向,前有翠竹掩映,后有溪流环绕,四周群山环抱,堪称读书圣地。当地民谣曾传唱:“雾崖书院一线兴,四孔砖窑驮对厅;背后清流潺潺过,校院读书朗朗声;张家义学多兴旺,项城人才如云涌。”

    为聘名师,张林汉跨省寻访,最终请来山西芮城名儒薛仁斋。薛仁斋将书院命名为“雾崖精舍”,采用分级教学,设大、中、小三个班级,10岁儿童入小班,经5—6年升中班,再经3—4年进入大班,鼎盛时师生逾百人。

    薛仁斋(1806年—1878年),名于瑛,字贵之,山西芮城县学张乡学张村人,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瑄后人,出身书香门第。其父薛殿风为增广生员(秀才中的优等生)。他幼承家学,12岁能背诵五经,16岁中秀才,23岁开始执教,以治学严谨著称。一次科举考试中,他带领学生应试,多人中榜,本人亦登科,被尊为“薛圣人”。他一生在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执教46年,名冠三省,与清代关学代表人物陕西贺瑞麟、杨树椿并称“关中三学正”。

    薛仁斋在“雾崖精舍”的教学成果成绩斐然,先后培养出多位陕州举子,如野鹿进士张谐之、原店举人郭维国、磁钟举人贾邦佐、大峪口举人薛勉、陕州著名教育家宁元善、陕州理学家梁殿象等,都是薛仁斋的学生,另有灵宝阌乡等地诸多弟子。据传,清末至民国初期,在陕州地区要想出去做官,就必须拜在“薛夫子”名下。

    光绪三年(1877年),华北爆发“丁戊奇荒”,七省大旱。清廷派阎敬铭赴山西赈灾,阎敬铭特邀薛仁斋协助。因操劳过度,薛仁斋于次年病逝,享年72岁。光绪七年(1881年),清廷将其生平编入《儒林传》。阎敬铭出资购置祭田,学生集资为其建祠纪念。1905年,薛仁斋入祀芮城乡贤祠。

    时光流转,“雾崖精舍”现已破败不堪,但这处遗址不仅是研究清代私学的重要实物,更是豫晋文脉相连的见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 城建·交通
社区书屋:家门口邂逅“诗与远方”
作家进校园 点燃创作梦
传授书法技艺 弘扬传统文化
以花为媒搭平台 社区活动聚人心
春日写生 品味文化
见证豫晋文脉相连
黄河颂歌中的精神力量
青春戏曲出圈 捕捉年轻观众的“文化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