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示范区新闻·义马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棚里的“菇勇者”
文/本报记者 刘晨宁 图/杜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武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香菇大棚里,工人采收香菇。

    “我是个普通农民,在政府的帮助下脱了贫,只希望把香菇种好,尽己所能回报社会!”4月8日,家住卢氏县的李武生一边忙活着盘点合作社冷库的鲜香菇,一边对记者说出了自己朴实的心愿。

    李武生今年53岁,是卢氏县潘河乡人,早年间就在潘河乡种过香菇,但因技术、基础设施等因素限制,种出的香菇品质一般,卖不上价钱,加上家人身患重疾,医疗负担重,李武生被定为贫困户。金融扶贫政策在卢氏落地后,头脑灵活的李武生积极申请5万元小额贷款,每座大棚先付1万元,共承包5座大棚,在信念集团的指导下进行现代化食用菌种植。通过改良菌种、完善管理模式,一年后经盘点,他的香菇大棚纯利润达到10万元。

    “当时算完账后,我特别开心,到现在都忘不了那个感觉!”李武生说。

    2018年,李武生一家易地搬迁到兴贤里社区。那时,李武生不仅自己脱了贫,更因踏实肯干,种植香菇经验丰富,当社区组织发展香菇产业时,他顺理成章地被推举成“领头雁”。

    李武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2019年他贷款40万元,在距离兴贤里社区几分钟车程的横涧乡代家村承包17座现代化食用菌大棚,随后逐年扩大种植规模。2022年,在政府扶持下,他成立了武生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坚持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购买高品质成品菌袋,菌棒进入大棚后,在上棒、脱皮、注水、疏离、采菇、分选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确保香菇品质。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发展至150座香菇大棚、3座冷库、5个烘干车间,主要从事高品质香菇集中生产、储存、烘干、销售,年产鲜菇3000吨,可实现产值3000万元,客户遍布南阳、郑州、西安及湖北、山西等多个省市。

    “成立合作社,香菇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品质和销路都有了保证,大伙儿抱团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化解了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困境。”时至今日,李武生仍然牢记初衷,从不懈怠,他抓住机会外出考察、调研、学习,积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不断优化管理思路。

    2023年,李武生的合作社因管理规范、香菇品质高、信誉度好,吸引了一名专做农产品出口的深圳客商主动上门,经考察后,双方建立合作,李武生的香菇就此搭上了出口“快车”。自2023年起,该合作社每年稳定出口鲜菇500吨,产值约500万元。

    李武生数年如一日专注食用菌事业,不仅让一家人的生活蒸蒸日上,更造福了一方百姓。在他的合作社里,每座大棚平均用工150人次,带动兴贤里社区的脱贫户和横涧乡周边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增收。

    不仅带领群众致富是一把好手,作为卢氏县人大代表,李武生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懂技术、爱家乡的年轻人回归家乡,回归食用菌产业。

    谈及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李武生自有思量:“合作社刚成立时,我就注册了‘卢人山珍’商标。下一步,我们将通过设计包装,引进合作,让我们的香菇实现品牌化,直接进驻商超零售,同时我还想拓展干菇出口业务,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我们卢氏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示范区新闻·义马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湖滨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关注·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新闻
   第08版:综合·小记者
安宁和睦、繁荣发展、交融相亲
“中越友好的根基在人民”
春耕生产忙 振兴“加速度”
加快智能化改造 推动转型升级
我市斩获两枚金牌
大棚里的“菇勇者”
发挥网络传播优势 营造浓厚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