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示范区新闻·义马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示范区新闻·义马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4日 星期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废弃矿坑的“蝶变”之路
本报记者 任志刚 通讯员 贺斌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这片30余米深的水域,水源主要来自降雨积水和地下渗水,最新水质监测报告显示,主要指标达到国家Ⅱ类标准。今年3月上旬,60余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天鹅还来这里停了几天哩。”4月11日,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在北露天矿坑生态修复治理区告诉记者,白天鹅的到来,是对北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成果的认可,呈现出一幅自然灵动的生态画卷。

    生态修复 废弃矿区“蝶变”

    2018年11月,义马市开始对北露天矿坑东部进行生态修复,完成矿坑及周边绿化造林2600余亩。栽种银杏、白蜡、油松、雪松、楸树、核桃等26万余株,栽植油用牡丹、樱花、海棠、连翘等25万余株,500亩七彩花卉点缀其中,实现了美化与绿化相结合。矿区综合环境得到改善,各类绿植生长繁茂,已华丽变身为绿树成荫、生机勃勃的地质公园。

    2月17日,北露天矿坑西部生态修复项目开始复工。完成危岩清理4.4万立方米,削坡16.3万立方米,回填58万立方米,挡土墙砌筑7240米,排水渠砌筑5477米,保水挡墙砌筑2120米,混凝土挡墙浇筑812米,覆土5.7万立方米,植树6万棵。计划植树11万棵,项目完成后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产业导入 矿坑变“废”为“宝”

    2024年4月,北露天矿坑北部引进河南豫西煤炭储备中心项目和河南北露天煤炭储备中心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河南省最大的煤炭储备中心,真正实现废弃矿坑“变废为宝”,推进义马市矿业经济转型发展。目前,852亩储备煤中心项目1#棚已建成投产,2#棚主体完成90%,上半年可建成投产。

    义马市积极探索“生态修复+仓储物流”的矿坑利用新模式。项目区引入河南豫西储备煤中心,总投资估算49.56亿元,总煤炭吞吐规模为4000万吨/年,二期建成运营形成2000万吨/年规模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百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

    “我市依托煤炭储备基础,充分发挥知夏、常村、跃进、千秋、储备煤基地5条密集铁路专用线区位优势,整合周边中小型煤炭物流园,围绕310国道以南,解放路、东风路两侧,火车站周边,打造能源物流交易园区,助力义马市从煤炭生产向能源物流枢纽转型。”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示范区新闻·义马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湖滨新闻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关注·现代服务业开发区新闻
   第08版:综合·小记者
开展“四为”问题专项整治 为经济发展护航加力
多措并举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美化亮化城区
为民办实事 解忧促和谐
筑牢燃气安全防线 守护城市“烟火气”
加强理论锤炼 推动干事创业
举办家风家教宣讲 营造崇德向善氛围
废弃矿坑的“蝶变”之路
义马市不断创新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方式
爱心送餐进社区 烟火情长暖桑榆
产品获得发明专利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夯实班前“三环节” 筑牢安全防护网
黄河大合唱首演86周年暨抗演三队 义马驻训85周年纪念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