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建栋)4月9日,一场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知识产权进百企” 活动在陕州区张茅乡开展,野生连翘产业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活动期间,来自市市场监管局、市林业局、市中药材学会以及三门峡中和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多方组成的工作组,深入陕州区涧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乌鸡岭万亩野生连翘基地,实地勘察连翘的生长环境,仔细研究采摘方式,深入了解销售模式,针对产业存在问题“把脉问诊”。
一直以来,陕州区野生连翘产业因经营粗放,缺乏标准化体系、自主知识产权与品牌,导致在市场竞争中缺乏议价权与经营主动权。而地理标志作为区域特色产品的“身份证”,恰能弥补这一短板。工作组与庙坡村、瓦山沟村、丁家山村相关负责人深入研讨,围绕地理标志谋划出一系列发展策略:计划加强品牌建设,将陕州区野生连翘的地域特色融入品牌内涵;开展GAP基地认证,提升产品品质;建立标准化生产经营体系,确保产品从源头到终端的质量稳定;强化质量检测与认证认可,为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品质背书;积极争取政策奖补资金,助力产业升级。通过这些举措,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从一产向二、三产业融合迈进,培育乡村振兴带头人。相关部门将持续整合资源,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与品牌建设,让地理标志成为陕州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