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
躬身报桑梓 播撒“金种子”
本报记者 葛洋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高端人才始终是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力量。三门峡市凭借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积极布局“院士经济”,吸引众多院士投身这片热土。

    当“地表最强橡皮筋”遇上豫西资源型城市,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2022年盛夏,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带着改变家乡的赤子情怀,将全球领先的NPR新材料技术带回三门峡。这位从灵宝走出的科学家,用十年磨一剑的科研攻关,在家乡土地上培育出新质生产力的“金种子”——屈服强度超普通钢材两倍的“橡皮筋钢”,不仅破解了世界级工程难题,更让传统矿业之城蝶变为新材料产业高地。

    何满潮院士产业园位于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高新区),主要聚焦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目前,产业园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吸引众多优秀人才加入。团队成员表示,产业园的运营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例如,产业园的NPR新材料项目,攻克了多项“卡脖子”技术难题,产生了多项专利。NPR新材料屈服强度达900—1100MPa(普通钢材的2倍以上),延伸率30%~68%,可抗爆抗冲击,应用于矿山支护、桥梁工程等领域,获两项中国专利金奖。2023年,NPR新材料生产线在三门峡投产,采用全智能化控制,年产能5万吨。生产线通过50吨重锤冲击试验,材料未断裂,性能国际领先。产品已应用于兰海高速木寨岭隧道(解决软岩大变形难题)、汽车防撞梁、抗震建筑等领域,订单覆盖国内20余个省份。

    当被问及回乡建立产业园的初心时,何满潮院士表示:“家乡的养育之恩让我始终难忘,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科研成果,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近年来,三门峡市通过实施“人才回归”工程,吸引了一批像何满潮院士这样的三门峡籍高层次人才回乡发展。院士产业园团队包括20余名博士、硕士,涵盖材料科学、机械工程等专业,技术总监朱国龙为团队核心成员,负责工艺优化与市场拓展。

    一个项目如何激活一座城?NPR项目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如高纯金属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吸引中科芯、东方希望等企业入驻,形成“研发—中试—量产”闭环。2024年,NPR新材料产值突破3亿元,预计3年内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带动就业超千人。三门峡从“黄金之城”向“材料之都”转型,获评河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全国新材料产业高地。

    为推动实验室与本地高校合作,何满潮院士还设立专项奖学金,培养青年工程师。何满潮院士及其团队的故事,只是三门峡市人才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通过“崤函英才计划”和“人才科技政策30条”,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无论是高端人才的引进,还是青年人才的培养,三门峡都展现出了极大的诚意。通过建设人才公寓、提供安家费和生活补贴等措施,为人才消除后顾之忧。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目前团队正研发第二代NPR材料,将延伸率提升至80%,应用领域拓展至航空航天领域。

    当前,院士产业园二期正在全力推进,正建设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中试研究基地,联合赵中伟院士的关键金属冶金团队、何季麟院士的先进靶材团队,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基地。

    三门峡市计划以院士经济为引擎,到2025年培育10个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

    何满潮院士的故事是三门峡“人才强市”战略的缩影。从实验室的精密仪器到车间的轰鸣生产线,从院士的科研理想到一线工人的汗水,这座城市正以“近悦远来”的生态,让人才与城市彼此成就。正如一位团队成员所言:“在这里,我们不仅是科研者,更是城市转型的参与者、见证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渑池新闻·陕州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健康三门峡
   第06版:社会新闻
   第07版:综合
   第08版:广告
豫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三门峡站)开幕
躬身报桑梓 播撒“金种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举行
50名“科技副总”为我市企业创新赋能
陕州区野生连翘产业发展迎来新契机
细心管理 助苗成长
农机年检“送上门” 贴心服务暖民心
实现提升监管效能与优化营商环境双赢
蔬菜大棚产业蓬勃发展
扎实开展春季定检 织密通信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