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有一所建校6年便初露峥嵘的“新秀”学校,它就是“三门峡市学雷锋标兵示范学校”——渑池县会盟小学。6年来,在党支部书记、校长张鹏的带领下,该校常态化弘扬雷锋精神、追寻雷锋足迹、体验雷锋行动,从一点一滴做起,把“向雷锋同志学习”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核心素养,让雷锋精神滋养校园,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示范家长学校、全省第四批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特色校、省“五育”并举实验学校、省中小学数字校园标杆校、三门峡市雷锋学校和三门峡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扎根城乡沃士
构筑雷锋家园
渑池县会盟小学位于城乡接合部,生源情况复杂,德育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建校之初,如何将雷锋精神与德育教育有机融合?张鹏带领班子成员,在深入思考、反复调研的基础上,坚持以“会盟”为依托,构建“和”“美”文化体系,将“把雷锋叔叔请进校园”作为德育核心,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雷锋文化阵地。
为了让雷锋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张鹏积极推动硬件建设,多方筹措,精心规划,建成渑池县首家“雷锋展览馆”。此外,精心打造“雷锋文化长廊”“雷锋阅览室”“雷锋图书角”等活动阵地,让师生全方位、多维度、广角度了解雷锋先进事迹,学习雷锋精神。在他的努力下,会盟小学成为全市学雷锋标兵示范学校,全市135余所学校负责人带队莅临参观学习,深受好评。
创新教学模式
融合精神力量
“打造特色学校、创设灵活课堂”是渑池县会盟小学始终贯彻的办学理念。在雷锋学校创建工作中,该校创新推行“三三七”育人模式。“课内、课外、社区”三位一体,拓展教育空间;“学、做、悟”三结合,促进知行合一;唱、看、写、读、绘、剪、讲“七字”学雷锋活动,丰富教育形式。这一做法打破了学科壁垒,将“雷锋精神”贯穿该校的理念体系、校园文化、教师团队、学生成长等方方面面,逐步打造出雷锋文化品牌。
借助“青蓝工程”,张鹏组织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共同开发了一系列雷锋主题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涵盖了雷锋故事绘本、雷锋精神解读手册、学雷锋实践活动指导等丰富内容,为教师开展雷锋精神教育学习提供了有力校本支持。
语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将雷锋事迹与文字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品味语言之美的同时,深刻领悟“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涵。道德与法治课上,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们深入探讨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增强了道德责任感。美术课上,学生们用画笔描绘雷锋形象,用剪纸、手工制作展现雷锋的故事,锻炼了艺术表现力,也加深了对雷锋精神的理解。音乐课上,学唱雷锋歌曲、聆听创作故事,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精神洗礼,培养了音乐感知力。劳动实践课上,学生们参与校园和社区的志愿活动,亲身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建校以来,该校先后涌现出市级骨干、教学标兵、雷锋式教师63名,雷锋式学生1653名。这种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模式,让学生通过“学、做、悟”真正理解并践行雷锋精神,在提升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此外,该校组建“雷锋精神解说团”等社团,为学生提供传承平台。截至目前,解说团成员已累计接待校内外参观者8600余人次。
以身作则示范
引领师生前行
张鹏不仅在教育教学上创新实践,更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他时刻关心师生的成长,无论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困难,还是学生在生活中遭遇挫折,他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为贫困学生争取资助,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还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在他的关心下,许多贫困学生不仅学业进步,精神上也更加坚强自信。
在他的带动下,会盟小学的教师们纷纷以雷锋为榜样,参与志愿服务和结对帮扶活动。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辅导功课,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解决生活问题;走进社区、福利院、养老院等场所,开展义务劳动、关爱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活动。
2023年3月,三门峡市第二批“雷锋学校”创建现场观摩会在会盟小学成功举行,与会人员对学校的“雷锋学校”创建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教育时报》《三门峡日报》等各级媒体相继予以报道。
2023年5月,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交流活动暨乌海市第二届雷锋学校现场观摩会上,张鹏作为三门峡市已授牌的雷锋学校负责人代表进行交流发言。2025年3月,张鹏受邀参加雷锋杂志社举办的新时代雷锋学校交流活动,并获得“传播雷锋精神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多年来,他先后荣获第十批河南省学雷锋岗位标兵、省十四五中小学青年骨干校长、三门峡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