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轻轻一点,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流便将氧化铝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尽收眼底。这是记者近日在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希望”)采访时看到的景象。
作为三门峡市铝基材料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这家年产能220万吨的氧化铝企业,正以“三大改造”为引擎,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天上机器轰鸣,地上小车运转,所有东西都在动,只有人不动。”介绍起新改造的智能化项目,东方希望副总经理杨毅兴致勃勃。
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氧化铝工业深度融合,该企业累计建成5条氧化铝智能生产线、24个主要信息化系统,通过调度多个管理应用,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化、在线化、自动化。
“数百个参数实时更新,2000多个监控点覆盖全流程。过去巡检靠人工,现在通过AI识别系统,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杨毅演示着电子巡检系统,轻点屏幕即可查看设备温度、压力等数据,异常情况自动报警。
智能化改造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提升。杨毅告诉记者,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追溯,产品合格率显著提升,数据误差率直线下降,数字化运维使企业减少必要劳动力121人。
走进溶出车间,蜿蜒的银色管道化溶出生产线正源源不断地吞吐着铝土矿浆。
“这是我们投资2.5亿元实施的溶出机组绿色化改造项目。改造后,单条生产线年产能从40万吨提升至70万吨,每年可减少煤炭使用量2.56万吨,减少碳排放6.8万吨,每年降低生产成本1700余万元。”杨毅指着新设备介绍道。
而这只是东方希望绿色转型的缩影。
自实施“三大改造”项目以来,该企业累计投入10亿元实施项目40余个:乏汽回收系统让蒸汽单耗降低20%左右,余热利用工程每年节约标煤1.7万吨,赤泥综合利用项目不仅提取出高纯度的金属镓,还实现了固体废物的“吃干榨净”……“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贯穿企业全生产链。
“循环经济不仅能带来生态效益,还能创造经济价值。”杨毅笑着说,“这些不起眼的‘边角料’,现在也成了‘香饽饽’。”
数据显示,“三大改造”项目实施以来,企业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5%,排放指标下降30%,每吨氧化铝生产成本降低5%,生产效率提升10%,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品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以智能改造提速转型,以绿色改造提级赋能。此外,我们还坚持创新驱动,让‘传统制造’不再‘传统’。”杨毅说,企业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