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宝武铝业科技有限公司热轧厂热处理车间机器轰鸣,主任工程师宋晓霖身着工装,身材瘦削,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他手持对讲机一边指导着工作,一边用笔快速标记着关键数据,尽显严谨气质。
“真正的转型并非只是在理论层面取得多么重大的突破,而是在理论突破之后,能落地实施,生产出带有三门峡标志的产品。”宋晓霖告诉记者。
2020年,31岁的宋晓霖作为上海宝钢中央研究院派驻专家,将人生坐标锁定在崤函大地。他兼任厚板室主任,主导的科研项目突破了多项行业技术瓶颈,形成多项专利和技术秘密,用青春诠释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担当。
“从上海来到三门峡,最大的感受便是这里的技术落地速度。车间到实验室仅需步行5分钟,各种便捷的条件使我们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重点项目从热模拟实验到首件交付的过程。”宋晓霖说,市科技局还为他们申报省级“高性能铝合金重点实验室”开辟了绿色通道。这种“产业—政策—人才”的支持模式,让团队更专注于技术攻坚。
宋晓霖工作严谨,对产品品质要求严格。在工作中,团队曾面临诸多难题。由于所生产的铝合金中厚板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产品质量需满足严苛的无损检测标准,达到A级水平。2024年,宋晓霖团队完成了攻关,将产品探伤合格率从70%提升到了99.5%,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宝武铝业,大家都能不打折扣地严格执行标准。产品不仅要能够生产出来,更要保证持续稳定高质量地生产。”宋晓霖说。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宋晓霖牵头组建热轧精整“全线贯通尖刀排”团员青年突击队,完成热轧精整区域8台设备调试验收。中厚板生产线的全面验收及顺利贯通,意味着宝武铝业具备进军航空航天用铝合金板材生产制造的硬件基础。他还参加党员突击队,参与热连轧机卷材表面质量调试,对铝热轧机特殊控制点做机理分析并提方案,优化热轧工序后能生产高表面质量汽车板、罐盖料产品,宝武铝业在1+3热轧机基础上实现该品种技术突破,达到国内领先表面质量控制水平。凭借着在技术研发和团队引领等方面的突出表现与卓越贡献,宋晓霖先后获得宝武集团银牛奖、宝钢股份银牛奖、宝武铝业创新创业之星等诸多荣誉。
宋晓霖说,三门峡“给资源、搭平台、真重用”,这相较于单纯的薪资待遇而言,对人才更具吸引力。1997年出生的刘欢是宋晓霖带领的徒弟之一,是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生,他出于对家乡三门峡的热爱,放弃了在外地发展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
刘欢在宋晓霖的指导下,参与了铝行业向船厂供应船板的单位资质认证工作,他能翻译许多外文相关资料,熟练运用工程师术语。在宋晓霖的指导下,刘欢能力凸显,成功突破产品生产周期长的瓶颈,提高产能,获公司“好点子”称号,去年底又摘得“青苹果奖”。目前,刘欢牵头超宽板产品攻关项目,若成功可满足国内光伏、太阳能、风电等项目的材料需求。宋晓霖对这位爱徒满怀期待。
“三门峡的科研环境具有鲜明的产业导向优势,依托丰富的铝土矿资源和宝武铝业的龙头带动,这里形成了从氧化铝到高端铝材的完整产业链。”宋晓霖自豪地说,依托这条产业链,他们生产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船舶、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众多领域。
目前,他们团队正在努力实现7系航空铝板的国产化替代,攻克大规格铸锭偏析控制这一难题。这个项目是宝武铝业进军航空航天供应链的关键跳板,也意味着三门峡铝加工产业将从传统的建筑型材领域,向每吨附加值能够提升5至8倍的高端领域延伸。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产业,青春之城市。他们是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的践行者,在三门峡这片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热土上,种下奋斗的种子,收获成长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