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8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写在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
作者:新华社记者 李俊 林嵬 刘怀丕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从空中俯瞰,一条绵延1500公里的“蓝色飘带”盘旋在巍巍太行的千仞绝壁间,见证着新中国劈山引漳、重塑山河的人间奇迹。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

    今年4月,是红旗渠总干渠通水60周年。渠水奔涌如初,精神历久弥新——一曲“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凯歌冲破激流险滩,奏响“滚石上山”的时代强音。

    “红旗渠都修成了,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

    春暖四月,南太行山花烂漫,红旗渠哗哗流淌。

    站在红旗渠干部学院讲台上,76岁的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张买江回想起,红旗渠水滚滚而来的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

    那时,为解决吃水难,林县人决定劈山太行侧,修建红旗渠,引漳河之水。正值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林县账上只有不到300万元,连修渠买炸药、钢钎等大件物料的钱都不够。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十万建设大军毅然开赴太行山。一分钱掰成几瓣花,没钱再想办法,一锤一钎,修成举世震撼的“人工天河”。

    在修渠中,林县人挖出的土石方,可垒成一条高3米、宽2米的“长城”,长度可以连接哈尔滨和广州。而在6800多万元的红旗渠总投资中,超过85%的投资来自地方和群众自筹。

    “今天,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以什么样的成效,去面对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的老一辈‘修渠人’?”林州市委书记孙建铎不时自问。          (下转第四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擦亮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
“本草”俏争春 催生“振兴花”
朝辉铜业:勠力“铜”心 生机“箔”发
乡村变“花海” “颜值”换“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