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三门峡的街头巷尾渐次亮起霓虹。从文化宫潮流街区升腾的烟火气,到陕源路美食街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这座城市的夜市正以“传统+科技”“市井+文艺”的奇妙混搭,演绎着属于新时代的烟火故事。
老味道在“集装箱”里焕新生。文化宫潮流街区试营业后,迅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这里既有“马坡烧烤”“乌鸡米线”“杏仁茶”等老三门峡人记忆中的“老味道”,又有“新巴厘岛小龙虾”“潮八珍广式泥炉鸡煲”等新品。老顾客在这里重温熟悉的味道,新顾客则被新奇的美食所吸引。工人文化宫潮流街区独特的创意设计和丰富的美食选择,让这里每晚都人头攒动,客流量日均几千人次,商家们忙得不可开交。
夜市江湖的“科技密码”。在三门峡市区陕源路美食街,华灯初上,香味四溢,热闹非凡。这里汇聚了100余家商贩,其中不少是返乡创业的“00后”。他们带来了新奇的创意和独特的美食,为这条老街注入了新的活力。衢州鸭脖摊主张先生凭借精湛的手艺和热情的服务,每月净收入上万元。他笑着说:“要做好服务和品质才能吸引消费者,我虽然是第一次创业,但也要努力试一试。”像张先生这样的“00后”摊主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前期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为市民带来了更多美食体验。
市井舞台上的文化交响。在三门峡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的夜市,碰碰车、套圈等娱乐设施吸引了不少市民。夜市经营负责人葛先生说:“晚上这边挺热闹,人流量也大,我们每天从晚上7时营业到11时,生意不错。”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阳店镇通过打造“夜市一条街”,完善配套设施和服务,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夜生活,还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推动了乡村振兴。
夜市繁荣背后,是城市治理的精细答卷。在三门峡现代服务业开发区安福街便民创业点,62岁的摊主老周领到“星级商户”胸牌:“现在有固定摊位,水电齐全,还能参加城管局组织的食品安全培训。”电子秤上方的显示屏实时公示检测报告,让“地沟油”“缺斤少两”无处遁形。
三门峡黄河影城美食街的“一桌一桶”制度成为典范:每桌配备分类垃圾桶,收摊后商户需拍摄并上传清洁视频。街区设置的“爱心补给站”提供免费热水、急救包,连宠物寄存柜都配备消毒设备。“在这里摆摊三年,见证着夜市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经营炒凉粉的刘师傅感慨道。
据了解,三门峡将打造“15分钟夜经济圈”,串联起文化宫潮流街区、1957文创园等8大夜市集群。其中,“集装箱啤酒节”“星空露营市集”等创新业态即将启动,非遗工坊、元宇宙体验馆等跨界融合项目也在筹备中。
采访中,最动人的画面莫过于三代人同逛夜市:老年人指着“马坡烧烤”回忆青春,中年人带着孩子体验VR煎饼制作,年轻人举着发光冰粉自拍。当老味道与新科技在“集装箱”里相遇,当市井烟火与文艺范儿在夜色中交融,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更是一个城市对美好生活的多元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