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卢氏县横涧乡千亩梅林梅花盛开灿若云霞。3月22日,这片承载着“南梅北移”梦想的土地迎来高光时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宣布,豫西梅园培育的“红美人”“豫西醉香”等9个梅花新品种通过实质审查,标志着卢氏梅花育种技术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过去北方种梅成活率不到30%,现在我们的‘豫西抗寒系’品种能在-18℃安全越冬!”在豫西梅园实验大棚内,梅园负责人秦少华轻抚梅树苍劲的枝干,向审查组专家介绍突破性成果。
多年来,秦治章一家三代学习掌握了梅花移植、嫁接、繁育新技术,研究出“南梅北移”成果,为发展豫西梅园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这座由县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撑的梅园,已攻克砧木驯化、花期调控等12项关键技术,培育出抗寒、耐旱、花期长的特色品种300余个,其中40个完成国际登录。
“每年这个时间段,梅园都是最忙的时候,不少游客来选购花木和盆景。昨天,陕西客商刚买走了200多棵,只最近这些天就卖了2000多棵梅花。”秦少华说。
依托现代化的管理系统,科技赋能让“南梅北移”梦想照进现实。通过物联网监测土壤墒情,AI算法精准推送施肥方案,亩均管理成本下降40%,精品率提升85%。
连日来,横涧乡“十里梅廊”游人如织。西安游客李女士在古风梅亭拍照打卡:“没想到北方也有‘香雪海’!”依托梅花资源,卢氏县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品果、冬观枝”的全季旅游业态,建成梅花主题民宿2家、研学基地3个,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收入20余万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今的横涧乡,从横涧村到寺上村、七寸村,平坦宽阔的乡村公路两侧,分布着一块块梅花种苗大田。梅花林间处处姹紫嫣红、暗香浮动、沁人心脾。行走在这段乡间公路上,宛若置身十里画廊,令人流连忘返。
春日里,田间劳作的农人用辛勤和汗水种下致富梦想,喜迎八方来客。站在豫西梅园的观景台上,但见花海连绵,青山如黛。这片曾被质疑“种梅是瞎折腾”的土地,如今正以9个国家级新品种为新起点,书写着“三产融合、四季生金”的乡村振兴新篇章。(聂金锋 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