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晨光破晓,陕州区大营镇大营村被暖暖地照拂。
一大早,曲春丽骑着小摩托驶进春天的田野,在蔬菜大棚外按下启动键,棚顶之上棚布卷起,大棚里的“夜晚”被春光冲散,瞬间亮了。
此时,占地1.5亩的大棚里别有洞天,水蒸气凝成豆大的水珠,从棚顶“啪啪嗒嗒”地坠落,4500多棵瓜藤整齐地攀缘在根根细绳上,叶片婆娑摇摆、瓜儿蓬勃生长,草木清香直入心脾。
第一年种甜瓜,曲春丽说她和弟妹潘红两个人一边请教村里的种菜能手,一边从抖音里学,边钻研、边实践,瓜长得还真是不错。今天正好40天瓜熟蒂落,香甜的味道爆棚,第一天开园,她俩清早便采摘了一车瓜准备去赶集。
曲春丽抓起苗垄间的麦皮说,她们的瓜脆甜爆浆流汁,除了当地土好、水好外,还在于她们用心,像养孩子一样科学种瓜,种出了瓜最纯正的味道。
8时许,陕州区大集的两条长街人头攒动,妯娌俩的摊位新老顾客盈门。以每斤8元的价格,300多斤甜瓜下午4点多已卖空,赚到今年“第一桶金”2000多元。
39岁的曲春丽和35岁的潘红,一个原本在陕州区开服装店,一个曾在丹尼斯当服装导购员。妯娌俩都是“80后”,转型种田种得有模有样,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2022年,婆母生病、孩子还小,家里需要人照顾,受大环境影响生意不景气,曲春丽率先关店回村。大营村有着数十年的种菜传统,村里正好建起扶贫大棚。曲春丽说:“‘月光族’没收入没底气的滋味不好受,承包大棚最初只是想试试。”
卖服装追求的是时尚的生活品质,妯娌俩种田也讲究。第一年种西红柿,村里组织去山东寿光学习,回来一种,还真种出了色鲜味美的西红柿,送到集市上卖因品相出众总是被抢购。从春节到当年7月,收入五六万元。虽然中间有大水冲棚的“插曲”,也没让二人退缩,打倒重种的勇气和坚持,连老父亲都对手上从未沾过土的闺女另眼相看,这也让她们更有信心,种田的主意更真。
妯娌俩结伴种田有商有量,大棚里就是她们的世界,有光、有绿,有花、有果,也有好心情;利润对半分相处融洽,事业越做越好,让人直竖大拇指。今年她们又承包了一个棚种瓜,两棚瓜错峰上市,“生意经”念得真不错。
俩妯娌种瓜跨界创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为“80后”回村种田打了“样儿”。她们说,种田虽辛苦,但看着每一棵苗从土里渐渐长大,熟悉它们开的每一朵花、结的每一个瓜很幸福,这份甜蜜的事业她们将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