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妯娌种瓜
文/本报记者 纪雨童 图/杜杰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曲春丽(左)和潘红在查看香瓜长势

    3月25日,晨光破晓,陕州区大营镇大营村被暖暖地照拂。

    一大早,曲春丽骑着小摩托驶进春天的田野,在蔬菜大棚外按下启动键,棚顶之上棚布卷起,大棚里的“夜晚”被春光冲散,瞬间亮了。

    此时,占地1.5亩的大棚里别有洞天,水蒸气凝成豆大的水珠,从棚顶“啪啪嗒嗒”地坠落,4500多棵瓜藤整齐地攀缘在根根细绳上,叶片婆娑摇摆、瓜儿蓬勃生长,草木清香直入心脾。

    第一年种甜瓜,曲春丽说她和弟妹潘红两个人一边请教村里的种菜能手,一边从抖音里学,边钻研、边实践,瓜长得还真是不错。今天正好40天瓜熟蒂落,香甜的味道爆棚,第一天开园,她俩清早便采摘了一车瓜准备去赶集。

    曲春丽抓起苗垄间的麦皮说,她们的瓜脆甜爆浆流汁,除了当地土好、水好外,还在于她们用心,像养孩子一样科学种瓜,种出了瓜最纯正的味道。

    8时许,陕州区大集的两条长街人头攒动,妯娌俩的摊位新老顾客盈门。以每斤8元的价格,300多斤甜瓜下午4点多已卖空,赚到今年“第一桶金”2000多元。

    39岁的曲春丽和35岁的潘红,一个原本在陕州区开服装店,一个曾在丹尼斯当服装导购员。妯娌俩都是“80后”,转型种田种得有模有样,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2022年,婆母生病、孩子还小,家里需要人照顾,受大环境影响生意不景气,曲春丽率先关店回村。大营村有着数十年的种菜传统,村里正好建起扶贫大棚。曲春丽说:“‘月光族’没收入没底气的滋味不好受,承包大棚最初只是想试试。”

    卖服装追求的是时尚的生活品质,妯娌俩种田也讲究。第一年种西红柿,村里组织去山东寿光学习,回来一种,还真种出了色鲜味美的西红柿,送到集市上卖因品相出众总是被抢购。从春节到当年7月,收入五六万元。虽然中间有大水冲棚的“插曲”,也没让二人退缩,打倒重种的勇气和坚持,连老父亲都对手上从未沾过土的闺女另眼相看,这也让她们更有信心,种田的主意更真。

    妯娌俩结伴种田有商有量,大棚里就是她们的世界,有光、有绿,有花、有果,也有好心情;利润对半分相处融洽,事业越做越好,让人直竖大拇指。今年她们又承包了一个棚种瓜,两棚瓜错峰上市,“生意经”念得真不错。

    俩妯娌种瓜跨界创业成了乡村振兴的新农人,为“80后”回村种田打了“样儿”。她们说,种田虽辛苦,但看着每一棵苗从土里渐渐长大,熟悉它们开的每一朵花、结的每一个瓜很幸福,这份甜蜜的事业她们将进行到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民生·灵宝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伏牛
   第08版:城建·交通
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全市第一季度意识形态工作联席暨分析研判会议召开
妯娌种瓜
去年我市住房公积金运行稳中有进
我市高质量推进脱贫人口就业帮扶工作
“兰花经济”赋能乡村振兴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春季森林防火 十问十答⑤
红了樱桃 富了百姓
“市监蓝”全力护航春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