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静怡)建设总面积20万平方米的超纯矿物材料产业园、实施总投资6.3亿元的陕州站铁路专用线、完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从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推进机制等多方面入手优化营商环境,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我市构建小微企业“首贷户”培育长效机制,建立首贷户名单库,引导各银行结合企业融资需求、经营特点,从行业政策、信贷政策等方面,制定针对性信贷支持、支付结算等综合服务。持续优化融资结构,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目前全市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投放金额4.3亿元。
我市做优绿色金融,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拓宽融资渠道,深化普惠金融,开展7项信贷政策效果评估,加大对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末,全市民营贷款、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市各项贷款,信贷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同时,建立三门峡市高效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沟通协调机制,推动更多货币政策工具落实落地。
我市完善信用体系,提高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归集水平。2024年,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新归集数据3712万余条,覆盖各类行政管理、住房公积金、公共资源交易、履约践诺等领域,为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全方位联合惩戒提供重要数据支撑。贯彻落实信用修复“一件事”,在“信用三门峡”网站建立信用修复指引,实现信用修复网上申请,部门受理线上审核。
我市依托政务服务中心提供企业信用修复线下服务和异议申诉工作,深入开展“信易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持续提高普惠金融平台企业注册率、实名认证率和授权查询率;加强各类行政管理、水气暖、纳税、社保、不动产、科技研发等重要涉企信用信息归集管理,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