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河南能源义煤公司孟津煤矿结合矿井实际,在人才培养方面因地制宜、创新举措开展的“十百千万”素质提升工程,不仅为关键核心岗位职工素质提升开辟“绿色通道”,更为矿井发展注入新动力,夯实了矿井发展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在传统培训模式中,往往存在“一锅烩”的问题,难以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职工的实际需求。针对这种情况,该矿提前征求职工建议,及时汇总形成“需求清单”。按照清单精准分类,量身定制了“十百千万”素质提升培训方案。“十”,即重点培养10名技师及高级技师;“百”,即重点培养100名高级工;“千”,即组织井下1000名职工技能培训;“万”,即建立25个工种初中高级题库题目1万道。
为确保培训效果,该矿依托职工培训中心,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靶向培训。通过干部上讲堂、外出培训,邀请业内知名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和实战演练、专业技术讲座和实操培训、现场模拟教学和技能竞赛等,组织井下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100名高级工、10名技师及高级技师。在培训过程中,建立了完善的跟踪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同时,对员工的培训表现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晋升机会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对培养的特殊人才、技师、高级技师及高级工,按照规定落实相关待遇,并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技术职务评聘等方面优先考虑。截至目前,已培训15期702人次。
该矿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准分类和靶向培训是我们提升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我们不仅满足了职工个人成长的需求,也为矿井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我们将不断探索更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在矿区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王武杰 邵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