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仲春时节,在洛河卢氏段水域,蓝天白云下,国家一级濒危动物——中华秋沙鸭在清澈的河水中游来游去。近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白天鹅、中华秋沙鸭、黑鹳、白鹭、鸳鸯等10余种适水鸟类在洛河卢氏段生存、繁育、过冬。
持续良好的生态环境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努力,卢氏县纪委监委贯通融合各类监督力量,督促市生态环境局卢氏分局、卢氏县水利局等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健全“责任清单、责任目标、责任督察、责任追究”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部门间协同联动机制,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格局。
日常工作中,卢氏县纪委监委督促县环保部门围绕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治理、重点领域治理能力综合提升、南水北调和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水生态保护修复等重点任务,持续推动水污染防治。督导县水利部门持续深化河长制,常态化开展“清四乱”等专项行动。组织人员对洛河城区段进行不间断巡查,制止在鸟儿栖息地钓鱼、捕捞、惊扰等行为发生。同时,为解决鸟儿食源问题,县纪委监委驻县政协机关纪检监察组通过和县水利局开展“组组会商”,推动水利部门开挖建设水源湿地2处,投放鸟食鱼苗2000余斤、新鲜玉米3000余斤。
通过布设生态浮岛、营造浅滩湿地、实施全年禁渔等措施,洛河卢氏段鱼类资源得到了极大恢复,为越冬候鸟提供了充足食源。目前,洛河卢氏段成为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李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