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体重管理年”的春风吹到了黄河岸边的三门峡。随着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突破50%的警报拉响,连日来,在我市各大医院、街道社区,一场关乎“腰围”的健康革命也在悄然上演。
诊室故事:从“啤酒肚”到“健康标杆”
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宁云绸刚为42岁的张先生开出“运动处方”:“每天快走1万步,早餐把胡辣汤换成杂粮粥,晚餐提前到7点前,按蔬菜、鱼肉、主食的顺序吃。”3个月前,张先生的体检报告亮起红灯:BMI29.5,腰围102厘米,空腹血糖超标。如今他成功减重15斤,腰围缩至89厘米。“以前爬楼梯喘得像拉风箱,现在能一口气上五楼!”张先生说。
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黄河三门峡医院运动康复科医生李雯拿出手机展示“云监测”系统:患者佩戴智能手环后,运动时长、心率、睡眠质量等数据实时上传,医生可远程调整方案。“有位外卖小哥靠蹬自行车送餐,半年减了28斤,还成了‘健康打卡’社群的红人!”李雯表示。
多学科会诊:破解“减肥迷思”
“吃代餐晕倒的、把奶茶换成零卡糖却暴饮暴食的……太多人减重走了弯路。”市中心医院体重管理中心营养师赵璐感慨。32岁的教师王女士曾因节食导致月经紊乱,在多学科干预下,她学会用“手掌法则”控制食量,一掌心蛋白质、一拳头蔬菜、半拳头主食,搭配每日跳绳2000次,半年体脂率从32%降至25%。
社区行动:广场舞跳出“健康新节奏”
在湖滨区社区服务中心,56岁的广场舞队长周阿姨带着姐妹们跳起改良版《卡路里》。“扭腰动作加强版能多燃脂20%!”周阿姨介绍。此外,社区卫生站还推出“厨房实验室”,教居民用莜面代替精白面做焖面,用空气炸锅复刻“低油版”石子馍。数据显示,该社区参与体重管理计划的居民中,70%腰围缩小超3厘米。
专家建言:科学减重需“细水长流”
“快速减肥易反弹,每月减2—4斤最科学。”市中医院相关专家提醒。针对上班族“过劳肥”,他建议办公室放置握力器、弹力带。“接电话时深蹲,开会时踮脚尖,碎片时间也能消耗热量。”该专家表示。针对儿童肥胖,市妇幼保健院推出“亲子运动挑战赛”,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每日跳绳、踢毽子任务,已有300多个家庭参与。
从诊室到社区,从智能科技到传统饮食改良,我市正以多种举措践行着“体重管理年”的要求,群众也积极响应,共同守护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