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陈应松的散文集《神农野札》,收入了他神农架系列散文,是一部以神农架为审美对象,思考和记述森林自然、生态人文的作品,这些作品在《钟山》杂志开设专栏发表后即引起广泛关注和好评,并进入“《扬子江文学评论》2022中国年度文学排行榜”散文十佳。
陈应松长期在神农架居住和写作,笔涉神农架的珍禽异兽、奇花异草、奇人怪物,其中对森林、自然、生态的潜心思考凝练深邃、开阔睿智,其语言沉雄绮丽,知识宽广丰富。他不只是强调人应与自然和谐相处,而是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寻求另一种不同于城市文明的精神归宿和出路。
读陈应松的散文,仿佛就站在神农架的山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旷野呼啸急驰的山风,令人在字句之间抛弃生活带给我们的疲惫风霜。在他的笔下,神农架奇峰林立,百兽在这里徜徉,万物野蛮生长,是完全不同于城市的另一种景观,原始而又充满了生命蓬勃的力量。
陈应松在《神农野札》这部散文集,把自己在神农架多年的生活经验、见闻感受凝练为13篇散文,呈现神农架的生态风情、季节物候、野生动植物、异人异事等,重在展现亲近荒野、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自觉拓展生态学、博物学视野,文字精美,意象灵动,烟霞满纸,把神农架文学推向一个新高度。
陈应松寻梦神农架,穿梭于幽暗森林,观花赏树,亲近鸟兽,捕捉流云,与山民交心,要寻找的就是森林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他深刻领悟到只有融入大地、融入大自然才能让生命“有根”。当然,更重要的生态伦理姿态,是对森林的亲近、感恩乃至敬畏。他在《林中》写道:“对自然,无所谓卑躬屈膝,在山里的生存,就是学会欣赏和倾听。在森林,只能用缓慢的、木讷的方式爱它。”他也指出,森林生产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蓄水和促进降雨,分泌杀菌素,因而“唯大地之恩不可辜负”。他甚至认为森林是地球的五脏六腑,只能偶尔窥视,但不能撩开它的面目亵玩。可以说,渗透在《神农野札》全篇的就是对自然世界的这种深爱乃至敬畏的生态伦理姿态。
在《神农野札》这部作品里,神农架的山水自然、时令节奏、花鸟虫兽登堂入室,在各自生态系统中呈现出天地不言式的生态大美。可以说,若不是多年来与神农架耳鬓厮磨,陈应松不可能写出如此野趣盎然、野性丰盈的篇章。
《神农野札》中的每一段文字都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神农架的山间,感受着那里的风霜雨雪。
《神农野札》的出版,正值生态文学书写火热之际,大众对田园自然、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日益增加。在此背景下,《神农野札》应时而生,如同中国当代生态写作的一颗璀璨明珠,引领读者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寻求内心的宁静和精神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