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新河文山农”“文”的大文章,本报推出了“苏轼苏辙与三门峡”系列报道。“三苏” 尤其是苏轼、苏辙的人生与三门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对我们当下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苏”路过三门峡渑池的经历,留下了诸如《和子由渑池怀旧》《怀渑池寄子瞻兄》等经典诗作,以及在寺院题壁等文化轶事。这些作品和事迹为我市的地域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了解那个时代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的珍贵资料。
“三苏”文化元素丰富了三门峡的文化内涵,丰富了其历史文化底蕴,使其在众多地域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当下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为我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根基。目前,许多地域文化面临被同质化的风险,而“三苏”与我市文化联系是一个独特标识,能够唤起当地的文化认同感,增强地域文化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它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三苏”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通过将“三苏”文化与我市地域文化相结合,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视角。例如可以其为主题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举办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关注“三苏”文化,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笔者认为,想要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相融合,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三苏”文化与三门峡地域文化的研究。同时,加大对相关文化遗迹和文化符号的保护力度,合理开发利用。还应注重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方式传承和弘扬“三苏”文化,让其在新时代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