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义马市朝阳路街道各企业开足马力抓生产,为实现新的一年生产目标起步冲刺。
在义马市科技创新产业园内,义马市科风光电有限公司加紧赶制订单,车间内,三条生产线40余名工人有条不紊地装配着线缆。“我们按照订单要求对光纤裁剪,经过装配、检测、包装等11道工序后出厂。”总经理李彦慧说。
科风光电是一家以生产光纤连接器为主的企业,产品主要销往深圳等地。今年,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该公司用工需求增加,前不久举行了专场招聘会。“我们这次招聘的60余名员工近期将赴深圳进行1至3个月培训,提升操作技能和熟练度。”李彦慧说。
在河南正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满载着废旧轮胎的货车依次进厂。厂房内,6台裂解炉每台一次“吞进”12吨橡胶等固废,经过16个小时左右的火炼,再进行裂解、冷凝等,废旧轮胎、塑料等固废便产出裂解油、炭黑、钢丝等产品。“我们依托河南省科学院专利技术,采用国内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每年生产环保新材料10万吨。”相关负责人马志林介绍,有了技术加持,一众固废实现了再利用,新产品广泛应用于军工、冶炼、化工、建材等领域。未来,该公司将新建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和6条生产线,打造成国内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
在世成旅居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正对房车内水路、电路进行修改安装,各个规格的房车被整备一新,打造成了“移动小家”。“一台车从开工到装配完成需要5个人协作15天才能装配完成。”相关负责人徐辉介绍,自2021年生产线转移至义马以来,公司收到的订单逐年增长。“今年,我们计划开启线上直播,打开更多的销路。”徐辉说。
同样忙碌的还有河南尹氏木业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高端体育用品的企业,年产球杆达到10万根。厂房内,100余台机器不停运转,60余名工人熟练操作着。“从原材料到球杆出厂需要50余道工序,历时半个月的制作。”从业40多年的师傅尹科刚说,“义马交通便利,生产和营销很方便,营商环境也不错。”
企业订单足,车间生产忙。为跑好新年“第一棒”,朝阳路街道积极探索服务企业新路径,精准施策,帮助解决困扰企业发展的用工、用地、融资等问题,为企业冲刺发展护航;同时,积极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辖区相关企业送上一季度“开门红”奖补资金等,让企业发展有动力和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