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风度梅园,豫西大地起芳菲。在卢氏县横涧乡的千亩梅园里,红梅似火,绿梅如玉,美人梅娇艳欲滴,万余株梅树织就十里锦绣。花影摇曳间,游客举镜定格春光,花农俯身修枝育苗,绘出一幅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
科技赋能下的品种繁育体系,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园区依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技术支持,建成豫西地区最大的梅花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136个珍贵品种。采用组培快繁技术,年培育优质种苗20万株,其中“丹霞晚照”“翡翠含香”等自主培育新品种以独特花型花色走俏京津冀市场。在七寸村育苗园区,农技人员正指导农户进行芽接:“这个芽点要保留3个饱满芽苞,嫁接角度控制在30度最利成活。”
虬枝劲节的盆景艺术,让传统种植绽放美学价值。园区创新“盆栽造景+园艺疗法”模式,开发出悬崖式、临水式等八大盆景系列。豫西梅园负责人秦少华手持棕丝,正为参展盆景做最后塑形:“每件梅花盆景作品都要经历5至8年定型,像这件‘梅骨松风’已养护12年,曾经有人出价8000多元要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当地培养出20余名园艺师,带动周边30余户发展庭院经济。
三产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托起百姓致富梦想。横涧乡打造“赏梅经济”生态圈,建设千米观光栈道、梅文化展馆等设施,开发梅花茶等深加工产品。村民白钢在梅园旁经营草莓园附带农家乐豆腐宴:“旺季每天接待30桌客人,还得提前预订。”据悉,横涧乡梅花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5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40余个,农户年均增收1.2万元。
暗香浮动的梅花大道上,来自洛阳的美术生正在写生。笔锋流转间,虬曲的梅枝与崭新的民居相映成趣。朵朵寒梅不仅绽放出生态之美,更催开了产业新花,为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李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