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3日,三门峡市迎来大雪天气,气温骤降,不少市民又重新裹上厚厚的棉服。倒春寒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尤其对老年人健康影响较大。相关专家提醒,最近天气不稳定,老年人在多个方面需提高警惕,做好防护措施。
春季气温大起大落,血管也会跟着热胀冷缩。不少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这些患者血管硬化程度较高,更难适应环境温度的快速变化,可能引发脑溢血、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专家提醒,对于有上述慢病的中老年人,建议早晚加穿背心、围巾等,重点保护颈动脉和胸口不受寒;洗澡水温控制在38—40℃,从四肢开始冲淋,让血管逐渐适应;在起床、起身时,依次进行“三个30秒”,即睁眼躺30秒、坐起30秒、床边坐30秒,给血管调节的时间。此外,若出现持续头痛、单侧肢体麻木、胸口压榨性疼痛超过15分钟,应立即拨打“120”。
饮食方面,多吃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热粥、热汤等,同时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和免疫力,还应适当饮水。
运动方面,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和时间,避免在清晨气温较低、路况不熟悉的情况下外出锻炼,最好等气温适宜、阳光充足时再外出活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运动过程中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
另外,倒春寒天气易使人产生压抑、焦虑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关心、陪伴老年人,让老年人保持心情舒畅。
总之,在倒春寒时期,老年人要格外关注自身健康,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如有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