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伏牛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伏牛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3月0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无名沟
□李金平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春节过后,我跟随户外的朋友去陕西韩城附近的一条山沟玩。说来有趣,这条山沟名字我们一概不知,只听闻沟里风景优美,值得去看看。清晨8点我们出发,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距离山沟最近的小山村。领队细致地讲解了户外运动的注意事项后,我们便沿着水渠向沟内进发。

    水渠宛如银色的丝带,水流平缓清澈,仿佛一面明镜,能一眼望到底。我们沿着水渠边缘前行,一侧是巍峨的大山,另一侧则是深达几百米的沟壑。水渠边缘最宽处不过五六十厘米,狭窄的地方甚至不到30厘米。行走间,领队那关切的叮嘱声不时在耳边响起:“路窄,大家慢点儿走,一定要注意脚下!”正值冬季,水渠边满是干枯的叶子,偶尔还会冒出一两棵枣刺,冷不丁地给我们制造些小麻烦。好在前面探路的伙伴们总会第一时间拿出工具,清除这些障碍,让我们后面的人能顺利通过。有时候,渠水会溢出渠外,在低温下结成冰,这时走在前面的人便高声提醒:“这儿有冰,大家小心!”他们会侧身留意着每个人安全通过,才放心继续前行。

    大约走了20分钟,我们来到了一个缓坡处,顺势下到了沟底。沟底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从南向北流淌。溪旁散落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块,主要以白色为主,间或夹杂着褐红。我们踩着这些石块继续往沟里走,溪水的宽度时宽时窄,宽的地方有五六米,甚至十来米,水流平缓,水深不一。浅水区大多结了冰,冰面泛着白光,与两旁的岩石颜色相近,在阳光的照耀下,若不仔细看,真难分辨哪里是水,哪里是岸。而深水区的水面幽绿,两旁岩石林立,透着一股神秘气息。在水面狭窄的地方,只需轻轻抬脚便能跨过,那里水流湍急,水花四溅,“哗哗”的流水声老远就能听到。

    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原以为走过这一小段坎坷的路,后面便是平坦大道,可没想到越往里走,路越发难行。两岸怪石嶙峋,陡峭异常,根本没有明显的道路可循。我们只能脚踩在岩石的壁坎间,脚下是万丈深渊,头顶则是仅有一线宽的蓝天。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地,每迈出一步都小心翼翼。我的双腿不禁发软,心脏也“砰砰”直跳,心中暗自后悔起今天这仓促的决定。可身处荒郊野外,后悔又有什么用呢?我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暗暗告诫自己不能心慌,一定要踩稳每一步,手紧紧抓住岩脚和树枝,一步一步慢慢地攀爬。那些经验丰富的伙伴们十分照顾我们这些新人,他们自觉地在前面探路、在后面断后。遇到特别难走的路段,总会再三叮嘱我们小心,让我们踩稳了,借助工具慢慢前行,必要时还会伸手拉我们一把。在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下,我小心翼翼的,竟然成功地从峭壁上爬了过来。

    穿过悬崖峭壁,我们都长舒一口气,在一块巨石上歇息。脚下的溪水潺潺流过,水底的石块五颜六色,在阳光的映照下,如同翡翠般美丽。我蹲下身子,将手伸进水里,一丝凉意瞬间从指尖蔓延开来,我很享受这种感觉,便痛痛快快地洗了洗手,然后摊开手掌,水珠从指缝间滑落。水面上泛起层层涟漪,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耀眼的银光。我身后的岩石也泛着光,远远看去,仿佛披着一层白色的盔甲,那是厚厚的冰层。几个胆大的伙伴还在冰层上行走,摇摇晃晃的样子,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穿过陡坡区后,路越发清晰,也越发好走。大家的心情也随之欢快起来,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唱起了歌,大家纷纷跟着唱了起来。一时间,歌声在山头回荡,大家情绪高涨,热情似火,脚步也轻快了许多,没过多久,我们便登上了山顶。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伏牛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文明生活
   第08版:交通·广告
古往今来
铸鼎原上寻根魂
失而复得的水杯
听书
早春游上阳城遗址见雪有怀
枯荷待春
探访无名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