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晨宁)“这沓子钱拿在手上,我们心里都踏实了!真没想到被拖欠了两年多的工钱终于追回来了!”近日,农民工代表王某某通过电话向灵宝市检察院检察官表示感谢。
这一切都要从该院的一次行刑衔接工作说起。2024年7月,该院检察官在与人社部门开展日常工作交流时,一条关于“换号、逃匿、欠薪”的字眼立马引起他们关注。检察官通过核查了解到,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黄某某承包某小区工程项目,并雇请赵某某、王某某等20名工人进行木工施工。工程结束后,黄某某以各种理由推脱并采取逃匿的方式,拒不支付工人劳动报酬35.5万元。该院初步审查后认为,黄某某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较大,应当依法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遂建议人社部门将案件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立案后,民警们多次联系黄某某无果,遂对其开展网上追逃。该院承办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机关收集证据。结合工程合同、银行流水以及微信转账记录等证据,证实黄某某其间收到了1600余万元工程款,具备支付能力,同时还调取了工人考勤表、工资表、劳动合同等证据,查明了拖欠工人劳动报酬的犯罪事实。2024年10月20日,办案民警组织布控抓捕,成功将隐匿在西藏拉萨的犯罪嫌疑人黄某某抓获,并依法刑事拘留。
因该案涉案讨薪人员较多、受害人身份特殊、矛盾突出,且各项工作查明落地时临近年关,若处置不当,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综合慎重考虑后,该院检察官认为当务之急是为农民工追回薪资,维护社会稳定。
随后,该院会同人社、公安等部门,积极安抚工人情绪,引导其理性维权,同时督促黄某某及其亲属尽快支付工资。在沟通协调下,黄某某认识到了错误并愿意支付拖欠的工资,最终顺利支付全部拖欠薪资,并取得劳动者谅解,一起在行刑衔接工作中发现的案件得以顺利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