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陕州新闻·灵宝新闻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5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渑池天池:
古韵悠长 美景如画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在渑池县东南,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它承载着千年的风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既有壮美的自然风光,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就是天池。

    天池的由来与变迁

    天池,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诗意。从渑池县境内的天池、藕池、池底等地名来看,古时的渑池与天池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天池位于华山东支崤山中脉,西据名城渑池,东阻要塞铁门,白鹿山峙其北,熊耳扼其西峰,白龙涧河注洛,畛水合流入河,南北二涧以包罗,东南以灵山为襟带,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堪称东西之冲要,崤函之门户。

    在唐代贞观二年(628年),渑池县一度改名为天池县,直到五代时期才废天池县,历时280年。《渑池县志》记载,太宗贞观三年(629年),移天池县城于双桥镇(即今渑池县城)。历经变迁,如今的天池分为东天池和西天池两个村落。古时此处有泉,泉涌清流,聚成大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然而,由于地壳运动造成的地下水泄漏和长期干旱少雨补给,天池之水早已干涸,成了一片洼地。

    天池的自然景观

    天池的自然景观众多,古时的天池,烟波浩渺,杨柳依依,鸿雁群集,构绘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天然画卷。

    旧时天池南建白龙殿,西邻延庆寺,北依养正观,东有娃娃桥,西有继志桥。洛阳连接西安的古道从此经过,湖光山色不仅使过往之人流连忘返,还吸引了一些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到这里赏景览胜、捕鱼狩猎。

    “天池落雁”这一自然景观更是被载入史册。在天池干涸之后,虽然昔日汪洋之水不复存在,但长天雁阵、碧野雁舞的身姿依然可见。乡亲们对远方来客爱护有加,这些大雁仿佛也感受到了人类的善意,或引吭高歌,或展翅曼舞,惹得人们竞相观看。

    天池的人文底蕴

    天池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唐太宗李世民曾多次到天池狩猎,并在贞观二年(628年)率文武百官到天池祭拜灵光。李世民深感佛法高深无比,封天池寺为延庆寺,列渑池境内五寺之首,改渑池县为天池县。贞观三年,天池县迁双桥镇,并御笔题写“慧海风高”横碑,另立一拜天池碑记。回京后,李世民访高僧于贞观三年吉月御旨玄奘法师西天取经。

    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每逢改号大庆之年,便来天池避暑。据民国版《渑池县志》载,唐永隆元年、永淳元年和弘道元年,皆到天池饮泉观景。兴尽而归时,还要车载马驮许多泉水回宫内长期饮用。

    天池的传说与文化

    天池不仅有帝王将相的足迹,更有民间的传说与文化。相传东西天池两村各有一池,古称东天瑶池,西天瑶池,东天瑶池后有三清观一座,西天瑶池后有瑶池龙王庙一座,两池同样发出祥光、灵气,上擎天、下通地,远近百姓烧香慕祈福祉,地方官员上报唐太宗。于是,太宗问国师袁天罡是何征兆,袁天罡曰:“应到天池瑶池拜灵光,祈求国泰民安。”唐太宗于贞观二年二月十五日率文武百官在天池寺饮宴群臣,请高僧慧海法师开示讲经说法。

    此外,天池的泉水也深受百姓喜爱。据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御笔亲题一碑记,武则天饮此泉后盛赞,将瑶池改名叫作白龙池。后人推崇其有灵气,不少文人墨客留有诗篇。       (丹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陕州新闻·灵宝新闻
   第04版:时事
   第05版:文化周刊
   第06版:阅读
   第07版:文明生活
   第08版:城建·交通
巧手剪出万千世界
百姓乐享戏曲“大餐”
舞狮表演 震撼全场
古韵悠长 美景如画
中国动画何以创造了世界第一
鸥舞黄河 绘就三门峡文旅升级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