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卢氏新闻·义马新闻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影像
 
标题导航
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2025年02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香菇撬动大产业 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作者:    来源:中国三门峡网 - 三门峡日报

    孟春时节,卢氏县朱阳关镇王店村的香菇产业一片火热:标准化大棚内菌棒整齐排列,村民穿梭其中,采摘、分拣、包装车间,冷链物流车满载香菇驶向海外市场……这个被誉为“中国香菇第一村”的小山村,通过党建引领、合作社带动、全产业链升级,走出了一条以“小香菇”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强村之路。

    农户生产:从“单打独斗”到“抱团致富”

    王店村全村300多户1250人,几乎家家户户参与香菇种植,每户少则种植三四万袋,多则八九万袋,年种植规模达1300万棒。村民胡会展在合作社初选车间剪香菇蒂,她边忙活边算账:“每棒净挣3元,一户年收入至少10万元,加上打零工,一个月还能再挣五六千!”为提升效率,村里引入全自动菌棒生产线,日产菌棒13万棒,带动周边乡镇3000余户1.2万人参与生产,户均年增收超4万元。

    返乡青年阿波放弃外地务工,回乡种植香菇10万袋,年收入超30万元,不仅盖了新房、买了车,还带动邻里共同发展,“国家政策好,家门口就能致富。”

    客商采购:从“本地集市”到“全球订单”

    王店村的香菇交易市场占地3600平方米,配备6座百吨冷库和分拣车间,每天上市鲜菇200余吨,是豫西地区最大的交易集散地。2023年,村合作社联合浙江盛源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出口企业,仅一个月便组织300余吨优质鲜菇出口韩国、日本、美国等地,交易额超400万元,每公斤菇价提高1至2元,村集体增收54万元。

    在产业集聚区,22家香菇出口企业门前车水马龙,2024年出口货值预计突破20亿元。冷链物流车将香菇从山村直送连云港码头,再转运至首尔、东京等国际都市,“朱阳雄关、水甜菇鲜”的品牌已享誉海外。

    合作社运作:从“分散经营”到“全链整合”

    王店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核心,成立朱阳关镇振兴食用菌联合社,整合全镇资源,构建“企业+联合社+农户”模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合社通过统一采购菌棒、对接订单、技术培训,降低农户成本150余万元,并新建标准化大棚320座、千吨冷库1座,覆盖90%种植户。

    合作社还延伸产业链,开发香菇深加工产品。双槐树乡东川村将香菇蒂等加工成零食,年营收200余万元;信念集团投资建设精深加工车间,年产值达1.3亿元,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

    产值效益:从“贫困村”到“亿元村”

    2024年,王店村香菇年产值突破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人均纯收入超3万元。辐射效应显著,朱阳关镇年种植规模达5800万棒,产值超5亿元,卢氏县全县香菇种植3.6亿棒,带动11万人就业,综合产值50多亿元,户均增收1.78万元。产业兴旺还吸引人口回流,全镇常住人口从1.6万增至1.88万。

    乡村振兴:从“产业兴”到“全域美”

    香菇产业不仅富了村民,更促进了乡村全面振兴。王店村被评为河南省“一村一品”专业村,村党支部获“四星”评级,正向“五星”冲刺。产业带动下,村容户貌焕然一新,社会秩序井然。文旅融合加速,依托香菇品牌和山水资源,当地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    (李东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版权所有 三门峡日报社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本网站所刊发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三门峡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转载使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影像
   第04版:时事·广告
   第05版:教育周刊
   第06版:民声
   第07版:连线基层
   第08版:卢氏新闻·义马新闻
多元化履职 助推企业生产经营
小香菇撬动大产业 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
多维创新激活消费潜力 城乡融合谱写发展新篇
棚改工作扎实推进
二等功喜报送上门 军地共叙双拥情
党建引领聚合力 基层治理汇民智
社企联动 共建和谐社区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优化政务服务助发展
开展安全检查 为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