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午后,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窗台上。窗边的书桌旁,是一杯刚泡好的绿茶,热气袅袅,与窗外的几声鸟鸣,交织出一种别样的宁静。桌上,乔叶的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静静地躺着,封面上青山叠嶂,飞鸟掠过晴空,暖阳映照下显得格外柔和。我轻轻翻开书页,仿佛也翻开春天的序幕。
《要爱具体的人》是乔叶新出版的一部散文集,这位茅盾文学奖女作家,用细腻入微的笔触,记录了那些看似琐碎却又充满诗意的瞬间。菜摊上沾着泥的萝卜、楼道里飘来的桂花香、火车站捧着花的陌生人……读着这本书,就像跟着一位老朋友逛街,她总能在嘈杂的市井声中,指给你看那些被我们忽略的温柔。她将这些弥漫在生活烟火之中的温情一一拾起,编写成一篇篇动人心弦的散文。
乔叶的笔下,日常生活无不美好,即便是买菜这样的小事,也写得富有雅趣,书中她写道:“春天一来就特别想吃野菜。这天路过菜市场就拐进去,蔬菜区在二楼。我的视线在寻常蔬菜里跳跃,想找到一些不寻常的面貌。在一个摊上看见了香椿。主色调是嫩嫩的暗红,怎么看怎么舒服。”随意几笔白描,就让菜市场的喧嚣热闹扑面而来。
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她偶遇的那些陌生人。急着赶路时载她一程的摩托车司机,候车厅里硬要塞给她一枝玫瑰的中年男人,景区门口卖香樟木的黝黑少年……这些擦肩而过的人,被她轻轻拉住了衣角。她写买旧家具回家时,“有点儿尴尬的是,要和送货师傅一起坐三轮,且需得并排坐在驾驶座上。从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我有些惶恐。和师傅紧紧挨着坐,心里一边打着小鼓,还一边故作镇静地和他聊天,听他讲运货的种种。”俏皮含蓄的言语之间,细腻地捕捉到他人生活的真实片段,彰显了她珍爱人和人之间欣然相遇的美好。
《要爱具体的人》不仅是对日常生活的赞美,还是对虚无的抵抗。读乔叶的文字,总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她在书中写道:“这世界,可怜的人太多,就不要太互相为难。”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最值得关注的,不是那些光鲜亮丽的大事件,而是一个又一个细小而温暖的细节。
她在书中记录了自己在雨天逛小店的感受:“回去的路上,左手打着伞,右手拎着这两袋菜,偶尔有雨丝落到发上。行在这春雨之夜,灯光旖旎,可爱的小店们夹道拥抱,让我觉得自己富足无比。” 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间,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也是我们真正在爱与被爱中生活的证明。
除了对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描绘,乔叶还对生活中的自然景物充满了热爱和敬畏。她在书中多次提到小区楼下的桂花、公交车上的梅花、乡下的杏花等自然景物,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它们的美丽与雅致。这些自然景物不仅是她笔下的点缀,更是她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要爱具体的人》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散文集,还是一部能够治愈心灵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与温情。在被压力和焦虑时时困扰的现代社会中,我们需要这样的作品来提醒自己,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奔波,还是为了体验和感受。只有当我们真正去爱那些具体的人,去关注那些细节时,才能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正如乔叶在书中所说:“希望你我既看生活的美丽细节,也看灵魂最低处的真实模样。”读完此书,我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合上书,正是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我也信步走入家门口的菜市场,挑了一把小葱,卖菜大姐笑意盈盈,顺手送我两根香菜。突然明白,所谓“爱具体的人”,或许就是能看见香菜叶上的水珠,听见塑料袋沙沙的响声,然后笑着回一句:“今天生意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