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陕州地坑院景区内灯火辉煌、人声鼎沸,2025年陕州灯会暨黄河非遗文化大集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前来观赏体验。
走进陕州地坑院,各色花灯让人目不暇接。中广场上,璀璨的花灯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宛如一幅壮丽的黄河画卷。黄河非遗文化大集上,内蒙古赤峰市满达艺术团的呼麦、马头琴演奏及蒙古族舞蹈表演赢得游客的阵阵掌声,而华阴老腔的粗犷豪放唱腔,更是让人感受到古老艺术的魅力。
集会上,安塞腰鼓、陕北秧歌等表演精彩纷呈,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18岁的在读大学生王曦彤表示,他非常热爱这些非遗文化,并立志要将它们发扬光大。在7号地坑院内,陕州锣鼓书传承人秦仙绸的精彩表演同样赢得游客的喝彩。此外,陕州剪纸、皮影戏、卢氏泥塑、澄泥砚、捶草印花、葫芦烙画等非遗文化一一亮相,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
夜幕降临,打铁花与烟花表演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一朵朵铁花在空中绽放,犹如繁星点点,美不胜收。紧接着,烟花在空中绽放成五颜六色的图案,将夜空装点得如诗如画。
据了解,本届灯会以“黄河”为核心主题,提出了“花灯闪耀黄河岸,地坑院里非遗年”的口号,通过巧妙联动地上与地下空间,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与年俗文化,为游客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双重盛宴。活动共邀请到沿黄九省(区)的118项非遗文化汇聚一堂,相互碰撞,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央视对此次灯会进行了33次直播录播,全网曝光率突破8000万次,抖音搜索量稳居全省文旅第一梯队,充分彰显了本次活动的巨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陕州地坑院景区事务中心主任任川介绍。
灯会期间,陕州城区温泉酒店一床难求,老城羊肉聚等老字号餐饮店客流如织,曲村、北营村等周边乡村的农家乐、土特产销售也异常火爆,有力带动了当地文旅服务业的蓬勃发展。
本届灯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和传承弘扬,更是对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一次生动展现和深刻诠释。游客在这里深切感受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度过欢乐祥和、难忘美好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