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乡村的年味,随着玉米花的清香弥漫开来。
在豫西乡村,无论小镇的街东街西,还是乡村的村头巷道,乡亲们过年都要爆上几袋子玉米花,除了自己吃,还要招待客人。腊月里,那个爆玉米花师傅脸被烟火熏得黝黑黝黑,从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风机“嗡嗡”,火苗升腾,炒锅里滋滋响。时间一到,一声巨响,白烟散去,香喷喷的玉米花喷进袋子里,一些“调皮”地飞落在地上,小朋友们欢快地抢拾着。
赶年集,成为乡村人腊月里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当冬日煦暖的阳光,沐浴在高山小镇朱阳镇的大街小巷,从锦屏路到银河路,从玉泉路到弘农涧河南岸的崇阳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昔日清静的小镇,顿时沸腾起来。家乡小镇位于陕豫两省卢(卢氏)灵(灵宝)洛(洛南县)三县交界处,操着三地不同口音的人们来置办年货。赶年集时,有的家庭选派几个代表,有的甚至全家出动。猪肉、粉条、花生、瓜子、糖果、干果等年货琳琅满目;春联、年画、窗花分外喜人。人们从这个店铺进,从那个门店出。逛累了,便三五成群坐在台阶上歇会儿,饿了,喝一碗羊肉汤,或就着石子馍吃一碗凉粉。夕阳西下,人们大包小包,满载而归。赶年集,不仅仅是置办年货,而是体验一年一度的幸福和喜悦。
过了腊八,孩子也放假了。外出务工的“候鸟们”,也叽叽喳喳地返村了。曾经宁静的村庄热闹起来,家家户户也开始忙年了。攒年柴、蒸年馍、杀年猪、搭油锅、扫院子……每个环节都不能少。院内院外,荡漾着笑声,飘溢着香气。木架子上,铁丝上,晾晒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被单。乡村的年味伴随着浓郁的烟火气息,越发浓郁。
蒸年馍,是乡村过年一个重要的环节。和面、拌馅儿、烧火……每个成员分工明确,还会特意为小孩子蒸上几个“十二生肖”等寓意浓厚的花馍,如“灵蛇献瑞”“金虎闹春”“飞龙在天”等花馍,备受小孩喜爱。那新出锅的年馍,雾气飞腾,香气缭绕。
挂红灯笼,贴窗花,贴春联,满眼的火红,是过年最动人、最喜庆的颜色。那栩栩如生的红窗花,精美的图案,宛如一幅幅美丽乡村幸福的画卷;那高高挂起的红灯笼,照耀着乡村的夜晚,如梦如幻,如诗如画,同时也照亮在外漂泊的人回家的路。
年味,是对幸福的虔诚叩拜,是祈求天地,祈求丰年和安康,是对美德的大力弘扬,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
年味,是年俗,是人们对和谐美满的渴望,也是对至善至美的执着追求。
年味,是父母居住的那个家,是缭绕我一生的挂念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