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不好会影响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夜间得不到有效休息,会导致老年人日间精力不济、烦躁、坐立不安,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表现。长此以往,容易患抑郁症、焦虑症、阿尔茨海默病等。
睡眠不好会影响躯体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效果。长期睡眠差,不仅会引起免疫力下降,诱发多种躯体疾病,还会引起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已被证实为冠心病、糖尿病、卒中等疾病的危险因素。
另外,如果患者已经患有躯体疾病,夜间睡眠差可能导致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控制不佳,进一步影响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
那么,哪些方法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呢?
1.改善睡眠环境。良好的睡眠环境是改善老年人睡眠的必备条件,包括柔软的床垫、适宜的室内温度、安静的周围环境等。
2.改变睡眠习惯。一些老年人可能存在过早就寝、睡前饮酒喝茶、睡前大量喝水等习惯,这样容易出现失眠。对于过早就寝的老年人,要叮嘱其有了睡意再上床就寝;对于睡前大量喝水的老年人,要告知其频繁起夜影响睡眠。另外,也要引导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睡眠和生活习惯,如睡前采用温水泡脚、按摩、听音乐等方式放松,更容易入睡。
3.给予心理关怀。给予老年人关注、陪伴和心理安慰,可以缓解精神压力,减少老年人对失眠的过度关注,进而改善睡眠质量。
4.放松治疗。身体条件允许的老年人,可以在日间练习太极拳、瑜伽、正念冥想等,增加活动量,减轻精神压力,从而改善睡眠质量。
5.适当药物干预。老年人代谢较慢,因此安眠药物的选择要慎重。通过各种方法都无法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影响躯体疾病治疗的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安眠药物,同时注意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跌倒、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