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蛇这一元素始终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诗经·斯干》中“维虺维蛇,女子之祥”的美好寓意,到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龙”图腾中蛇的灵感影子,蛇的形象贯穿于华夏文明的众多角落。乙巳蛇年将至,近日,记者走进我市博物馆,探寻那些隐藏在文物中的蛇之踪迹。
虢国博物馆:
玉蛇灵动,伏羲女娲显神韵
在虢国博物馆内,一件西周玉蛇成为游客争相观赏的“明星”文物。圆弧形的小蛇,眼睛微凸,口吐蛇芯,浅蓝色的蛇身上三道平行的鳞片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灵动。市民王先生驻足良久,不禁感叹:“这玉器真是精致,古人的智慧令人佩服!”在这小巧的玉饰上,蛇的灵动之姿与玉的温润质地相得益彰,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古老而神秘的西周时代。
另一件双人纹玉兽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其纹饰所表现出的人首蛇身形象,正是中国古代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娲的化身。这件“伏羲女娲”纹饰的玉兽,作为先秦文物中最早记录古代社会人们对伏羲女娲崇拜的实物证据,静静地诉说着千年前的信仰与传说,让我们得以窥见先民对天地、生命的敬畏与崇拜。
市博物馆:
缠枝纹瓷瓶,生生不息寓意深
在三门峡市博物馆内,馆藏的一级文物珍珠地缠枝瓷梅瓶上的纹饰,与今年央视春晚吉祥物巳升升背后的纹饰——缠枝纹一致。缠枝纹,又称“万寿藤”,寓意着生生不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件珍珠地缠枝瓷梅瓶,器身花纹的构图方式不仅生动优美,更寓意着生生不息和万代绵长的美好愿望,仿佛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永久地定格在这精美的瓷器之上。
在博物馆的另一角落,蟠虺纹铜扁壶静静地陈列着。“蟠”为弯曲之意,而“虺”则是小蛇,所以“蟠虺纹”即弯曲的小蛇纹饰。蟠虺纹是一种古老的纹饰,寓意着吉祥和长寿。它的造型设计巧妙,整体呈现出小蛇的形状,线条密集不失流畅,犹如一条条灵动的小蛇在游动却毫无杂乱之感。蟠虺纹与器物的造型相互映衬,使得整个铜扁壶显得古朴典雅,散发着浓郁的历史韵味与文化气息。
这些与蛇有关的珍贵文物,让人们不仅领略了蛇在文物中的多样形象与独特魅力,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蛇年春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之心,走进博物馆体味那些被岁月雕琢的美丽痕迹。”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