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志强)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围绕让广大退役军人永葆本色、发挥作用,持续探索完善“紧扣一条主线、构筑一座堡垒、打造三个阵地、建好三大平台”的“1133”思政引领工作法,为现代化三门峡建设贡献强劲老兵力量。
紧扣一条主线,凝心铸魂,贯穿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通过线上线下理论宣讲、专家辅导和实践教学等形式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市选聘106名抗美援朝老兵、军休干部、优秀退役军人,组建崤函老兵宣讲团46个,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和红色教育“五进”宣讲,利用烈士纪念设施、双拥广场等教育阵地开展实践教学47次,累计教育群众4.86万人次。
构筑一座堡垒,党建统领,本色传承。坚持党建统领,充分发挥兵支书、兵委员、兵党员等“老兵人才库”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壮大退役军人思政教育头雁队伍,带动广大退役军人传承军魂本色。在基层组织部门指导支持下,全市在服务中心(站)设立退役军人组织关系转接窗口87个,为流动兵党员建立动态台账67人次,进一步规范流动兵党员管理。先后举办各级村社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培训班7次,兵支书兵委员参训627人次,评选表彰全市十佳兵支书、兵委员20人。
打造三个阵地,持续规范,创新赋能。建好思政教育基地,在我市建设退役军人思政教育基地12个,其中在渑池县建设的杰出军人展馆集中展示了全市退役军人和双拥典型事迹,成为三门峡思政教育新地标。打造老兵工作室,市、县、乡镇(街道)组建老兵工作室105个,为老兵积极投身矛盾调解、法律援助和权益维护等工作提供平台,充分发挥了兵解兵心、兵办兵事中的特殊作用,11名“老信访”被成功转化为调解员或志愿者。用好基层服务中心(站),坚持把基层服务保障体系作为退役军人思政引领主阵地,制定出台了相关工作方案,把常态化开展退役军人思政教育、困难帮扶、志愿服务列为“创星评级”考核重要内容。全市服务中心(站)接待政策咨询来电来访6.12万人次、走访慰问4.75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647个,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关爱帮扶台账822人,与慈善总会合作设立关爱退役军人基金45.3万元,累计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439人次。
建好三大平台,褒扬激励,示范带动。建设好“老兵永远跟党走”宣讲平台,发挥功勋老兵、军休干部、先进典型和志愿者作用,传承好红色基因。建设好思想政治指导实践平台,从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志愿者和党校老师中择优选聘思政指导员,在政策宣讲、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矛盾调解、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作用,汇聚起“老兵带老兵”的思政引领合力。建设好志愿服务平台,依托四级服务保障体系,全市共组建434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活动5446人次,实现了志愿组织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全覆盖。其中,三门峡崤函国防教育志愿服务队被授予全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称号,灵宝豫灵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入选全国退役军人关爱青少年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