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苹果种植专业户张学文,一边忙着从冷库中给客户车上装箱,一边听着手机播放的歌曲《苹果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苹果就是有名的‘维纳斯黄金’‘烟富8号’‘秦脆’等高山红富士苹果,销售目的地是郑州市场,预计春节前库存苹果可销售一空。”张学文乐呵呵地说。像张学文一样外销苹果的果农,在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及周边的东幽、将军山等村有800余户,去年入冬以来,他们陆续向本地和郑州、洛阳等30余座城市销售苹果。
果岭村紧邻灵宝寺河山,气候温和、海拔适中、土层深厚非常适宜苹果种植。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村就开始发展苹果种植,当时的“岭南苹果”曾在市场上声名远扬。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各地竞相发展苹果产业,苹果产业一度萎缩。
2017年,为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卢氏县官道口镇果岭村重新审视了辖区土地资源状况,确立了“粮、烟、果、药”富民兴村产业规划,成立山海思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三门峡鑫生源果业有限公司,流转4000亩土地种植苹果,并对以往老旧苹果树进行嫁接改造,采取“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并引入智慧物联网数字管理进行现代化管理,采用矮化密植、立架式栽培、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并配套建设果品冷藏库和智能果品分拣线,不断提高果品的产量和质量。
经过多年发展,果岭新种和嫁接改造苹果树渐次长成挂果,由此形成的“智慧+有机”新品种苹果,以色泽鲜艳、含糖量高、酸甜可口而享誉市场,每年可产苹果600余万公斤,产值6000余万元。此外,该村还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将旅游观光、果品采摘、运动休闲等业态有机融合,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
入冬以来,果农们一边多途径外销苹果,一边加紧开展清园、松土施肥、浇灌冻水、树干涂白和冬季修剪等冬季果园管理工作,小村处处演绎着鏖战冬寒、勤劳致富的场景。
“今年我又流转了3亩多撂荒地,不久前刚用钩机深翻了一遍,准备开春后移栽些富士紫红、明月、美味、瑞雪等新品种苹果苗,将果园再扩大一些。”张学文说。 (叶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