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成为检察战线的一名宣传思想工作人员,既是无上荣光,也是沉甸甸的责任。检察宣传工作人员作为检察故事的传播者和法治理念的推广者,我认为要在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践行“四力”,深练内功,讲好新时代检察故事,让检察故事“声”入人心。
增强脚力
在办案第一线练就“铁脚板”
脚力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源头,眼力、脑力、笔力归根到底要从脚力中得来。作为一名检察宣传工作人员,我经常深入业务部门抓“活鱼”,了解检察工作的新动向、新成效,包括案件办理过程、法律依据、社会影响等。除了获取第一手资料,还能准确把握宣传重点,使写出来的稿件内容更加真实生动。宣传工作本身就是做人的工作,电影《第二十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办的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人生必然有泪有笑,有苦有乐,有血有肉,而这些生动鲜活的细节只有在亲历或见证过程中才能捕捉到。所以检察宣传工作更要注重抓细节,既提高新闻的可读性,也能使报道更有现场感,提升公信力、传播力,讲好检察故事。
增强眼力
在平凡工作中寻找“闪光点”
眼力强调的是政治站位、思想境界以及发现和辨别新闻的能力,要求检察宣传工作人员立场坚定、思想正确、眼光独到。独到的眼力,是做好检察宣传分析、判断、思考的基础,也是在宣传多元化的环境下,检察宣传人员必备的基本功和核心竞争力。增强眼力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确保新闻的新颖性和独特性,在检察履职日益趋同的背景下,业务部门在思考如何创新工作亮点的同时,检察宣传人员亦可从新闻视角出发提供独特见解。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学习,找寻独特的新闻点、挖掘优质的素材。这种能力的提升,能使检察宣传人员面对同题材的检察新闻,也能找寻到独特的视角,既见人之所见,又见人之所未见,为检察新闻注入新的生命力。
增强脑力
在宣传赛道上握好“方向盘”
若眼力是观察之果,脑力则是思考之晶。脑力认识的深度,决定了检察宣传工作的力度。宣传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脑力劳动,检察宣传人员更需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尝试用新的视角、多元的方法去解读法律政策、分析案件事实、传播法治理念。同时,注重将复杂的法律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给公众,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此外,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检察宣传中的应用,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让宣传更加生动有趣、贴近民众。
增强笔力
在字斟句酌间讲好“贴心话”
笔力是政治素质、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专业功底的集中体现。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反映在笔力之上。宣传思想工作关乎人心,需关注群众的喜好和需求,找到专业检察工作与大众化需求之间的“连接点”。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家常话、讲贴心话,把有意义的检察工作讲述成有意思的检察故事,真正做到让读者入耳入脑入心,把握好时度效,让检察故事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服务于检察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