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节,在蛇年新春佳节来临之前,一碗香气四溢的腊八粥,成为家家户户迎接新春的前奏。
腊八节,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据三门峡市楹联学会副会长郭新华介绍,相关资料记载,在中国远古时代,“腊”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天称为“腊日”。
“腊日”当时并不是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从先秦起,被当作“年节”欢度。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到南北朝时期,据传“腊祭”之神有8种,“腊祭”才被固定到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腊八节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习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节日逐渐演变成了民间传统节日。三门峡市民俗专家高庙锁介绍,三门峡腊八节目前主要有喝腊八粥、祭祀祖先、扫尘、贴春联、放鞭炮和制作腊八豆腐这几种习俗,其中,喝腊八粥是腊八节最具代表性的习俗之一。在三门峡,人们会在腊八节这一天煮腊八粥,用大米、红豆、花生、红枣等多种食材熬制而成。喝腊八粥被认为可以驱寒暖身,祈求健康。在腊八节这一天,居民会在家中或宗族祠堂举行祭祀活动,向祖先献上供品,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腊八节前后,人们会进行大扫除,清洁房屋,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习俗也寓意着扫除旧年的霉运,迎接新年的好运。虽然腊八节不是春节,但在这个节日前后,一些居民也会贴春联,以增添节日气氛。在一些地区,腊八节也有放鞭炮的习俗,以驱邪避凶,迎接新的一年。人们还会制作腊八豆腐、腊八蒜,寓意着来年生活幸福美满。
“看极寒落地,冰挂霜凝,雪漫千山无处异;祈大福临门,谷齐豆足,香萦一粥万家同。”腊八节来临之际,市楹联学会的张项学用一副楹联表达对该传统节日的庆贺。
腊八节,离不开腊八粥,而腊八粥的制作是一门讲究的技艺。在市区一家以粥为主题的餐厅,腊八节前夕,餐厅会提前将大米、红豆、花生、红枣、莲子等食材洗净,熬制出一锅香气四溢的腊八粥。据悉,在市区不少超市,连日来,腊八粥原料也掀起销售热潮。1月6日清晨,在湖滨区车站街道宏远社区,一些居民家中的厨房便提前传来了炖煮腊八粥的咕嘟声,早餐时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端上餐桌,家人围坐一起,共同品尝这碗寓意吉祥的粥。
腊八粥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在三门峡,人们相信,喝了腊八粥,就能在新的一年里避邪驱灾,好运连连。
据悉,春节一般是从腊月初八开始,正所谓“过了腊八便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
“农历春节往往从腊八开始,一直过到元宵节‘闹花灯’,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春节期间,大家置办年货、清扫房屋、制作美食……春节不仅让我们享受团圆,更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高庙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