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粉笔写了又擦,染白了双鬓;三尺讲台走了又来,佝偻了腰背;四季更替,岁月轮回,育出满园桃李芬芳。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最有价值的就是教师对每一株幼苗不放弃、不抛弃的坚守。
一米八的高个子,目光冷峻,做事不按常理,脏话脱口而出,迟到、旷课、不守纪律,与同学打架、和老师顶撞时有发生,他就是班级里最“突出”的学生小叶。
他就像个浑身带刺的仙人掌,孤独地占领着教室最后一排。同学们都对他敬而远之,还在背后给他取了个绰号“刺头”。小叶父母离异,他像一只困在笼中的“神兽”,冲动、敏感又暴躁,我心想,得好好琢磨一番,让这棵仙人掌健康成长、去刺开花。
我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了解他。周一班会课上,我让每个同学制作一份“阳光档案”,假设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幼小植物,家人、朋友和周围环境都是成长的影响因素,请同学们写下对自己、对亲友的评价。我看到小叶紧紧攥着衣角,双手控制不住颤抖起来,一次次重重画掉卡片上写下的内容。这时,我走过去轻拍他的肩膀,俯身低声说:“没事的,勇敢表达最真实的自己。”
余光中,我瞧见他的“阳光档案”上“母亲”一栏是空白,而“父亲”那一栏涂了又改,最后只留下两个字——酒鬼。小叶最后交来的这份档案里,是这样评价自己的:“我是一株仙人掌,如果没有了刺,也就没有了自我。”行为背后是需求,小叶显然是个缺少家庭温暖的孩子,若要打开心扉,需从关爱开始。
之后,我用各种方法接近小叶,让他帮我整理书本,拿教具……每一次的互动,都好似在他的心中播下信任的种子。时光流逝,这些种子逐渐生根发芽,小叶开始把我看成可以依靠的人,主动向我诉说家中琐事和心中困惑,而我则倾尽所能帮他答疑释惑,给予支持。渐渐地,小叶成了我的“小助手”。然而,他在班集体中仍然是一个孤独的存在,同学们仍然不愿意接纳他。
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小叶只有融入集体,才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方能开始真正的成长。周五下午是我们班的“心灵沙龙”时间,更是师生相处的美好时光。这天下午,我和小叶就“阳光档案”进行了深入交流。
“老师,我做个‘刺头’,大家都关注到我了,不也挺好……”
“小叶,真正的存在感和归属感是被看见、被接纳、被重视、被包容。”交流之后,小叶似有触动。
小叶渴望同龄伙伴的情感,更需要团队力量的扶持。我随即策划了“星级小组评定”活动,在班内开展帮扶评比,围绕自信、团结、进步,推行“三星”育人,促进小组合作。小叶凭借体育优势,不断为小组加分,并和组员一起赢得了“最优团结小组”。渐渐地,同学们开始接纳他,小叶也变得自信起来。
新的学期开始了,小叶加入了学校田径队,每天的体育训练,让小叶的情绪找到了疏导口,他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体育优势让小叶越来越自信,他开始担任班级短跑小领队、运动会升旗手等。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他认识到想要成为同学们的榜样,不但需要做好自己,更要带领班级共同进步。
初三学年的校运会,小叶又一次站上红色跑道,代表全班参加短跑接力赛。当他从同学手中接过最后一棒时,他自信摆臂,连超3人后,赛场边的同学挥舞着班旗一起喊着:“小叶,加油!加油!”最终,他张开双臂第一个冲过了终点线,回身冲我挥手时,我的眼睛突然湿润了。此时此刻,这个男孩,背靠骄阳,肆意绽放。这个我悉心守候着的敏感又勇敢、稚气又成熟的少年,终于绽放出了灿烂的花朵。
每一个青春期的“仙人掌”少年,当他收敛锋芒吐露花瓣时,都美得顽强而骄傲。未来的路上,他们一定会成长得更加温暖且坚韧。而我,将继续以师者仁心,守望四季,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