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晨涛)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围绕“两城六园”布局和“城乡一体、城乡融合”的目标,持续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以乡村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示范区的城乡融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链式思维引领产业集群发展。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围绕种植、科技、加工、营销、农旅融合等全链条进行布局。目前,该区已打造蔬菜、大枣、果品、食用菌、畜牧等5条优势特色产业链,形成了“龙头企业在园区聚集、中小企业在乡镇孵化、原料基地建在乡村”的发展格局。今年以来,全区已新建17个延链补链项目,农业经营主体达296家,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38家,省级和市级龙头企业各4家。阳店镇和大王镇分别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一村一品”(果品)示范镇和省级产业强镇。
坚持创新模式强带动、育品牌。在发展模式上,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村企结合、三产融合、农户联合”的“四合”模式,已建设大王阳光玫瑰葡萄12个产业基地。在品牌培育上,坚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产品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同向发力,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弘农特产”已推广使用15个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在龙头培育上,河南滋身润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3年NFC屋顶包装果汁销量全国第一,河南凤凰峪苹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河南)国际农业合作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坚持村社融合抓改革、赋新能。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制定了《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三年行动方案》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办法》,重点在统筹资源、人才、资本上下功夫,在项目建设、政策支持、改革绩效上做文章,深入推进“村社融合、村企共建”改革。目前,已有71家企业与74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整合资金3600余万元,建设集体经济项目127个。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乡村发展服务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区将持续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广产业发展“四合”模式,为加快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一体、以工促农、城乡融合的示范区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