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夏叶)近年来,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立足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群引链,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高附加值企业,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据了解,今年以来示范区共签约项目33个,总签约金额114.19亿元,“三个一批”签约项目9个,签约总金额61亿元。
抓核心、盯龙头,发挥优势拼招商。示范区以“有色金属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为核心,围绕六大专业产业园区,依托中原黄金冶炼厂,培育壮大金银制品精深加工、高纯材料、关键金属等产业链条;依托宝武铝业、开曼铝业,重点发展铝基新材料、智能制造产业;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院士产业园,重点发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产业规模化、规模发展园区化的“三化”科技创新产业集群。
抓个头、招大商,精选择优拼招商。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紧盯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示范区谋划对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积极推动总投资25亿元的锐异30万吨稀贵金属物料综合回收及安全处置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众冶矿产品循环材料产业园项目等落地建设,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
抓专班、上大员,优化服务拼招商。招商引资过程中,示范区坚持大员上前线,发挥县级干部在推进重点招商引资工作、谋划重点产业、招引重点项目、服务重点企业的关键性作用,区直单位、产业园以“十拼”工作要求为立足点,全员上阵、全员招商,形成了招商责任链、项目跟进链、企业服务链、问题解决链,确保各项工作和项目实现一链式开展、一链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