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
近年来,三门峡市围绕打造崇德向善文明之城的目标,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成风化俗,充分发挥模范引领、榜样带动作用,让道德之花在崤函大地处处盛开,为持续推进城市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点亮一盏灯 照亮文明天鹅城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我市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点亮文明之灯。中流砥柱精神的文化传承,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著经等历史积淀,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市民的心灵之路,激发对城市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的繁荣,更是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厚重历史文化的熏陶下,市民更加注重自己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用自己一言一行践行着城市的文明,以符合城市的文化形象。
漫步三门峡,城市环境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有序,沿街商铺规范经营,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各类文明元素繁花似锦点缀其中。街头巷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告随处可见;主次干道,市民文明公约景观小品精致醒目;公交车站旁,排队礼让文明乘车比比皆是;商场电梯口,相互谦让文明乘梯屡见不鲜;餐馆酒店内,适量点餐、文明用餐已成饮食共识;公园游园,乱扔垃圾、辣手折枝的现象已极为少见;居民小区,四色垃圾桶有序摆放,垃圾分类渐成时尚;城镇乡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成为新礼俗……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传播着城市文明,让广大市民在耳濡目染中浸润心灵、滋养文明,汇聚起城市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
撑起一把伞 凡人善举显真情
11月26日,我市青年志愿者罗凯在郑州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后载誉归来,成为三门峡第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用大爱和热血为一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送去生命的“火种”。
12月1日,市红十字志愿者、湖滨区韩庄村村民王二雷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涧河,与消防员协作成功救起一名轻生女子,用凡人善举传递人间真情,诠释出“善与美”的力量。
在三门峡,像罗凯、王二雷这样的好人还有许多。如数十年如一日,侍奉几近失明的岳母、照顾突患脑出血导致半身不遂妻子的范群合;用“良心价”换来“金口碑”,做小生意守大诚信的周明慧;坚持公益事业32年,先后帮助200余名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捐资捐物累计价值18万余元的魏念芳……另外,2024年,我市完成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180人,7名志愿者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7个濒临破碎的家庭燃起新的生命和希望。
他们,不仅是群众心中的榜样,更凝聚着一种时代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凡人善举,为每一个身处危难,需要帮助的人撑起一把遮风挡雨的伞。
礼遇一群人 崇德向善聚能量
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激发崇德向善力量。
5月12日,我市见义勇为人员灵宝市交通运输局职工李宝峰因下水救人不幸牺牲。7月26日,中央政法委在京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见义勇为勇士榜,李宝峰光荣上榜。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汇聚成一缕缕阳光,照耀着这座城市。
一直以来,我市始终把见义勇为工作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抓紧抓实抓好,把弘扬见义勇为精神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推动见义勇为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发扬光大、见义勇为行为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今年以来,市见义勇为协会积极完善见义勇为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见义勇为行为的确认、表彰、宣传、慰问等各个环节工作,推动见义勇为事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认定见义勇为人员16人,共走访慰问见义勇为人员160余人次,救助大病3人,子女助学2人。不折不扣落实礼遇优待政策,将服务关爱落到实处,为见义勇为人员进行了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购买人身意外保险,组织20余位见义勇为英模健康休养3次。另外,该协会还为市区4支志愿者服务队授旗,组织全市志愿者服务队及联络员培训16场次、300余人次,高效发挥志愿者作用,增强服务工作技能,让见义勇为成为崤函大地上新时代社会风尚,为平安三门峡建设汇聚强大正能量。
大爱一座城 共绘幸福文明画
大爱一座城,润物细无声。
从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到对特殊人群的关爱行动;从城市绿化美化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我市相关部门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让这座城市成为所有居民温馨的港湾和幸福生活的起点。
“小庭院”里书写“大文章”。我市坚持创新思路、务实举措,高质量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工作,在农村妇女和家庭开展“争创‘美丽庭院’示范户,争当‘最美女主人’”“家庭清洁日”等活动,以千千万万个“美丽庭院”勾勒出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
市妇联通过培育打造三门峡市“精品庭院”典型户,常态化挂牌亮星、现场观摩、参观学习等强化引领作用。同时,依托妇女议事会,围绕归纳整理、绿化美化、内涵挖掘、长效保持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美丽庭院”建设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尤其是引导发挥村(社区)“妇女之家”和专兼挂妇联干部、妇联执委、女党员、“崤函姐妹”巾帼志愿服务队作用,以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向妇女和家庭传播卫生清洁、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知识,形成“帮助一户、建设一户、提升一户”的长效机制,推动“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
截至目前,我市涌现出省级“美丽庭院”典型县(市)1个、“美丽庭院”典型村5个、“美丽庭院”典型户32户,推选出市级“美丽庭院”典型村(社区)210个,各级“美丽庭院”典型户4.6万户、“最美女主人”2万余名。
……
涓滴成海,众木成林。我们的辛劳努力,都会让城市更加美丽文明;我们的热情执着,都会让城市更加和谐温馨。让我们在点滴中感受美丽,把文明当作一种自觉追求,在变化中体验幸福;把文明当作一种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整体实力、内在魅力和发展活力,让城市文明在历史的积淀中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