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来临之际,人们取暖方式随着男女老少的体质状况、着装起居和生活习惯等有着多样变化。我们该如何科学着装,健康过冬呢?
处所迁,着装变 冬季,从暖和的家中出门,走过寒冷的街巷,或进入热气腾腾的饭店就餐,或步入暖意融融的商场购物,所处环境温度跌宕起伏,需要我们随时减少或添加衣物,以适应温度的变化。从寒冷的户外进入商场、饭店、电影院等温暖场所,应及时脱掉外套,避免因出汗使贴身衣物变得潮湿,让人体皮肤腠理开张;离开温暖环境到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穿好外套,做好保暖,避免感染风寒之邪,出现感冒、周身疼痛等症状。
以体感,顾老少 由于老人和孩子对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没有成年人敏感,甚或因为不能自理,而不能主动及时为自己增减衣物。因此,需要我们根据自身的冷暖感受,来帮助老人和孩子调整着装。 老人大多身体虚弱,畏寒怕冷。冬季出门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穿着暖和透气的鞋袜,以减少热量的丢失。孩子是纯阳之体,耐寒恶热。冬季,孩子平时穿衣要比成年人少一些,薄一些,而不是厚一些,捂得严一些。古语:“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此三处,须捂严 一是肩背。肺为华盖之府,处于上部,与肺系相关的大椎、肩井等穴位,也都位于上背和颈肩部。肺为娇脏,易受风寒侵袭。如肩背不注意保暖,甚至裸露,易诱发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其受凉常会引发颈椎病、肩周炎。 二是腰腹。穿低腰裤,上衣过短,腰腹部就易受到寒凉侵袭。腰腹部为带脉所在,感受风寒会出现腰部冷痛,以及痛经、腹痛等问题。 三是双足。足部有六条经络的起止,与肝、脾、肾、胆、胃、膀胱“三脏三腑”相关联。足部受寒,就可能影响这些脏腑的功能状态,引起筋骨疼痛,小便不利、淋漓不畅甚至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勿早起,待日暖。冬天是阳气闭藏,保养阳气的季节,要避免剧烈运动、出大汗,伤阳气。要习惯早卧晚起,养阳气。尤其是老人或病后体弱者,更要待太阳出来后再外出运动,以免耗散阳气,降低免疫力,甚至直接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冷暖相宜过严冬,健康人生共守护。(三门峡武强中医院院长 李武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