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文学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要塑造新鲜的世界观,讲人性人伦,要超然物外。苏子寄蜉蝣于天地,却能忘怀得失,尽赏造物者之无尽宝藏,他亲自修建超然台,从人事无常的惆怅中超脱出来,挖掘思想的深度、广度,最终给人们带来归根结底的美的愉悦。
强建才先生用淡然、温润的现实主义笔调,以《看太阳》为总引来剖析人性,统领情节,与超然台有异曲同工之妙。他对浮华虚幻的俗世、复杂暧昧的人性、纠缠交错的欲望,枝枝蔓蔓,弯弯绕绕,描画尽显,留给文本无尽重音和延宕。
通读全书,果觉痛快淋漓,酣畅之至。作者满怀悲天悯人之情怀,始终以宽宥悲悯的底色维护人的尊严,彰显出他探究人心幽微的不俗功力。我始终认为,作为一个作家,一定要以大胸怀、大格局、大气魄写大的题材、大的冲突、大的矛盾、大的跌落,这样才能激荡开来,才能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思索,给人以启迪。强建才在这方面功夫不浅,庖丁解牛,游刃有余,题文相映,堪称大家。
强建才先生是一个有着充分自觉的现实主义的创作者,他用几近白描的手法缔造出有血有肉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给当代文学人物走廊增添了些许色彩,其中的方舟就是让人们过目不忘的一个典型文学人物。
方舟,出身农家,时代的大潮使他考上了大学,而后全社会重用知识分子,他平步青云,由一个乡镇干部成长为县委副书记。后又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兼任县煤炭工业领导小组组长,这就使得他始终大权在握,由最初的对待恭维、送礼等行为感到愤怒、不自然到理所应当、心安理得,这一系列的转变,作者用大量篇幅进行详尽刻画。作者深入生活,架构情节顺理成章,人物发展草蛇灰线,一章一节都有来源,一字一句皆有依据,逻辑严谨。方舟也矛盾徘徊,痛苦挣扎,清醒迷茫,思索沮丧,振奋颓废,诸多的情感描写得淋漓尽致,让这个人物不断血肉丰满。这也是天道人道地道之必然巡回的结果。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方舟起初循天道而行,后期则“损不足以补有余”,悖逆天道,终成余食赘形,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作者塑造的另一个人物马宏亮也让人一节三叹。他与方舟、袁海茹是小学同学“三剑客”。他在一家企业工作,后来下岗,最窘迫时穷得连五分钱都拿不出来。但后来学做炒拉条,结识了一个煤炭总工程师,一封推荐信梦幻般使他空手办起了煤厂,当上了老板。谁知他定力太小,因贪婪最终南柯一梦,几乎被打回到初始状态。作者把一个下岗工人身份变换的万千感慨、百般滋味描写得极其到位,正应了那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之谶。
作者以自己丰厚的生活感受、洞察入微的深刻理解,使刻画出的人物冒着活生生的泥土气息。曾几何时,虚幻穿越、凶杀陷害、血雨腥风大行其道,而实实在在描写生活、描写屋檐下人生的作品却屡遭冷落。我们的时代呼唤共情共振共鸣的现实主义作品,火爆一时的《人世间》里的周炳坤,金宇澄《繁花》里的阿宝,就是因为活在我们街道小区与我们同喝胡辣汤、吃热干面而将被人们铭记,而《看太阳》给我们呈现的方舟、马宏亮等人物,在新时代也必将愈发鲜亮,在文学典型人物长廊中占据一席之地。
强建才现实主义的深厚功底还体现在他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深沉挚爱。小说通篇弥漫着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特有的语言特征、风土人情,为崤函大地的发展史、变化史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文学记录档案。
《看太阳》是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矛盾冲突尖锐,电影画面强烈,让人不忍释卷。但通篇景物描写与人物内心情感波动的挖掘还可再深、再细、再波折一些,让读者拍案而起或同掬一捧泪水方更过瘾。